打壓就會令年輕一代愛中國?(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 - 黃世澤

打壓就會令年輕一代愛中國?
(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 - 黃世澤

游蕙禎在立法會宣誓就任時,故意將China讀成與支那一樣的音調,引起親共政客強烈反應,為了向北京表忠,紛紛藉這個機會,想游蕙禎因此失去議席,以為會對獨派有震懾效果。
只不過,熟悉年輕一代想法的人,不單未有因游蕙禎用了支那兩字反感,相反,他們嫌青年新政未夠光明正大承認他們的獨派主張。其實用支那兩字故意刺激親共支持者的做法,並非游蕙禎發明。網上常常用來諷刺中國經濟泡沫將會爆破的潮語「支爆」,「支爆」中的「支」字,就是指支那。年輕一代很清楚「支那」在中國民族主義分子如何解讀,但正是因為支那這個字很能夠令親共民族主義分子醜態敗露,因此故意用上這個字。游蕙禎作為廿多歲的年輕人,她用這個詞來刺激親共陣營,令親共政客暴露出橫蠻無理的本相,也是很正常的反應。
「支那」這兩個字在年輕一輩流行,當然有部份網民認為這是純粹好玩,但有另一些網民並非這樣想。在他們眼中,背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承諾,不肯給香港人真普選,還要在社會、政治、教育等各方面赤化香港的那個宗主國,根本是入侵者。在二次大戰時期,中國人都用蘿蔔頭、東洋鬼子、倭寇這些極具侮辱性用語,來回應日本對中國的入侵。那香港年輕人認為中國等同入侵者時,他們由歷史課本中所學得支那兩字,正好用來回應近年恃着中共盛氣凌人的親共政客,甚至利用各類潛規則才得以移民香港,拒絕接受香港核心價值的那些中國新移民和留學生。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游蕙禎並不像筆者這些中年人,差不多整個求學階段都在英治時期度過,游蕙禎剛入小學,香港主權便交到中國之手,整個求學階段都在中國統治之下,甚至游蕙禎大學本科是讀中文的,她對中國文化的知識,很可能比不少連成語都用錯的親共政客都要強。為何這麼多與游蕙禎同輩的人,都對中國出現仇恨之心,這不正正反映了中國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失敗。游蕙禎在誓詞上用上支那一詞,或將Republic讀成英文粗口一樣,在歐洲都未曾發生如此嚴重的政治抗議事件,這幾乎超越了比利時共和派政客,在比利時國王Albert II宣誓登基時用法文大叫「共和國萬歲」。歐洲政客看了游蕙禎的表現,再看靈感出自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標語「Catalan is not Spain」的「Hong Kong is not China」橫額,相信歐洲人都感受得到支持游蕙禎選民背後,對中國的強烈仇恨和不滿。
正如毛澤東所講,世上並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亦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香港的親共政客,以及民族主義分子,不是應反思為何香港不單未有人心回歸,而且更有越叫回歸,年輕人越跑的現象?親共政客應該為一國兩制失敗向香港市民道歉,至少向支持香港主權交到中國那些市民道歉,今天年輕人對中國的反感,去到不共戴天的地步,他們助紂為虐,幫中共背棄對港人的承諾,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親共政客那些聯署,只反映他們並沒有反思過去廿多年以來所犯的政治錯誤,一味只懂得向北京獻媚求榮,筆者相信,公眾實際要游蕙禎大聲向中國說不,而非用了支那兩字,卻是這是鴨脷洲口音。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