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誰來定界線? - 馮睎乾

貧窮誰來定界線? - 馮睎乾

梁振英出席「扶貧委員會高峰會」,沾沾自喜說,貧窮人口連續三年低於一百萬,「感到十分欣慰」,又說這屆政府在短短四年間實施兩個嶄新的津貼計劃,「時間之緊湊,動作之大,如果大家唔介意嘅話,我想再用『破天荒』三個字嚟形容」。很多人只留意「破天荒」三字,我反而覺得「如果大家唔介意嘅話」此句才最抵死。特首向來超然,幾時開始在乎大家介不介意?
貧窮有多種,最有福的一種,當然是耶穌山中寶訓第一條:「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所謂「神貧的人」(原文:hoi ptochoi to pneumati),就是那些能夠意識到自己靈性貧乏的人;而神貧者的相反,現成有個好例子,就是「供樓傑青」。面對貧窮,耶穌叫門徒仰望天國,孔子則勸弟子「貧而樂,富而好禮」。但問題來了:貧窮有何可「樂」?《論語》某些版本寫「貧而樂道」,而注疏也解釋「樂」即「志於道」。然而現在什麼世代?一天都係飛機,一街都係電腦,我秒秒鐘幾十萬上落,你條粉腸仲叫我「神貧」、「樂道」?
對某些人來說,貧窮線是以「有冇地方啪啪啪」界定的。至於香港政府畫的線,則落在住戶月入中位數一半──以去年為例,一人住戶貧窮線為三千八百元、兩人八千八、三人萬四等。這樣界定貧窮,好處是簡明,缺陷是只能得出「相對貧窮」的概念。幾年前,樂施會參考美國制訂貧窮線的方法,為港人計算「基本生活開支線」,發現一三年一人住戶的基本生活開支,大約要七千三百元,而政府貧窮線則是三千八,一人住戶的實際需要被官方嚴重低估九成。假如你獨居,月入高於三千八而低於七千三(今年數字或會上調),即使窮到交了租後無飯開,政府也不會把你納入貧窮人口內。現在大家應該明白,「貧窮人口低於一百萬」到底是什麼把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