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軍工基建業將成美大選贏家

基金觀點:
軍工基建業將成美大選贏家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希拉莉勝算較高,但至今仍未能於民調中拋離對手特朗普。因此,難以確定下任總統誰屬,投資者宜分析兩者當選後的影響作部署。
兩位候選人提出的政綱均欠缺具體實踐的細節,投資者難於現階段作投資決定,不妨將焦點放於兩者政綱的共通點上,因無論誰當選及那一黨主導議會,這些政策均有機會落實。
最大共通點在於增加公共開支,兩者均主張增加基建支出及提升國防開支,將利好軍工、建築及土木工程股。健康護理業則屬例外,因希拉莉已就高昂藥價向生物科技及藥業公司投下戰書。
二人同樣認為稅制需改革,細節卻有異,如特朗普提倡大幅下調企業及個人稅率,以及兩者都針對美企將資金停泊海外,但傾向以不同稅務方案應對。這意味着大選過後,現享低稅率的美企於海外避稅未必如以往般容易。
反對現存貿易協議亦為兩人另一相同的取態,傾向保護主義,將利好以本地市場為主的美企。此外,兩者均同意提升最低工資,聘請大量低薪工人的公司負擔將增加。
不同處方面,於能源業的分歧最明顯,希拉莉支持發展再生能源,特朗普卻有意取消傳統原油業的鑽探限制;其次於金融服務業,特朗普承諾減少監管,希拉莉則傾向加強管控銀行。
此外,共和黨主張減少與墨西哥及中國的貿易,另若特朗普上場導致市場風險胃納下降,美元走強及利率上升,均將利淡新興市場。
最後,即使過往歷史可給予指引並不多,但綜觀過去21屆美國大選發現,美股於大選後一個月錄升幅的佔一半,大選後三個月錄升幅的佔三分二。民主黨執政時市場表現較佳,同時投資者偏好總統或政黨的延續性。

富達國際個人理財投資總監Tom Steve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