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難 - 唐顧

教育之難 - 唐顧

傳宗接代仿佛一種迷之信仰,因此玩命地生。若有哪位婦女好幾胎都是兒子,她的交合經驗竟然可以被寫進筆記,流傳百世。生了總不免要教,過去這是父親的責任。可惜在這方面合格的父親,實在並不很多。
有一位嘉慶年間的文人陳用光,當過禮部侍郎,提督福建、浙江學政,號稱「工古文辭」,是個體面人兒。有一回他發現兒子藏了一張紅拂像,急了。紅拂是唐人小說中的人物,而唐人不顧細行,私德堪憂,因此這些人物都是生造出來蠱惑人心的。小朋友看了這些會學壞啊!他就把這畫撕毀。唯恐教育力度不夠,還要寫首詩,加深孩子的印象。
這首詩先費了不少口舌,說明《虯髯客傳》必定是虛構的。它就算有諷一勸百的好作用,比別的小說強點,畢竟也還是個輕薄無根的玩意兒。這種讀物不可信,「作俑罪墮泥犁獄,若論佛法難從寬」。
以這樣的見識去抨擊唐人小說,實在只顯出自身的顢頇。然而他還不滿足,說,你們這些小混蛋,讀書都要讀好書——今天讀這些玩弄聰明的不義之言,長大了恐怕連名節都不見得能保住。你們啊!要讀聖賢書。想學作詩,就讀一讀李白杜甫。至於元稹啊,白居易啊,溫庭筠啊,李商隱啊,這些人德行都不高。文章再好,也教人瞧不起。
仿佛覺得話說重了,詩到收尾,又開始溫和地捋順毛。「裂像作詩豈苛責,為汝立腳恐未堅。先入之言倘為主,沿流他日寧知還。汝能別裁守吾語,掃架萬卷從汝看」。很難想像,除了四書、李杜、「佛法」,陳先生書架上還有萬卷什麼東西;也不知道他那位被痛駡了的倒楣兒子,後來生成了怎樣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