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為推動回收行業發展而設立的10億元回收基金發生烏龍疑雲,負責管理和監察該基金的生產力促進局被指向一間停止運作的非牟利機構撥款300萬回收基金,作為向本地回收業推廣先進回收技術及作業模式。但環保署引述涉事機構負責人報稱運作正常,只是早前搬遷辦公室惹停運疑雲。
該間獲批300萬元回收基金撥款的環保科技聯盟有限公司,約4年前由多名環保業界企業和人士組成,並於2014年註冊為慈善機構,約有30多名會員,以公司會員為主。該機構透過講座及環保展覽等活動,向環保業界及市民推廣環保科技。
業界斥審批兒戲
據悉,該機構董事局有7名成員,包括會長容嘉和,董事局於去年9月一致通過申請回收基金意向,但未詳細討論計劃內容。惟董事局兩個月後發現容嘉和以該機構名義申請該基金,董事局要求索閱相關計劃書內容,容聯同負責計劃的項目總監要求董事局簽署保密協議,才可閱覽計劃書內容,令董事局成員不滿,拒絕就範,4名董事局成員相繼請辭,該機構位於灣仔的辦事處於今年7月停止運作。
近日有環保業界人士在生產力促進局公佈第二輪的回收基金撥款結果,駭然發現環保科技聯盟有限公司竟獲撥款300萬元,作為向本地回收業推廣先進技術及改良作業模式的綜合項目。該業界人士批評生產力促進局審批把關不力,「行內已經知道嗰個機構已經執咗,冇審批清楚就批,做法兒戲!」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亦批評,生產力促進局在事件上需負責任,「佢(生產力促進局)收咗1.3億元行政費用,竟然唔查清楚就批撥款,係失職!」
環保署回應稱,生產力促進局已聯絡環保科技聯盟會長容嘉和,證實該機構運作正常。據環保署了解,該機構於今年6月曾搬遷辦公室,並已作出公告。環保署尚未與該機構簽署協議及撥款,當局會與該機構保持接觸,監察該機構運作情況。
本報昨致電環保科技聯盟有限公司查詢,惟截稿前未獲回覆。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