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岳橋冀公民黨更貼地

楊岳橋冀公民黨更貼地

【本報訊】成立剛滿10年的公民黨下月舉行黨員大會,選出新一屆執委會,此前會由楊岳橋接替梁家傑擔任署任黨魁,預料楊亦會在稍後獲選為未來黨魁。楊雖笑稱黨魁只是「擋住啲灰」,但其實已有清晰目標,希望任內將公民黨由過去市民要「昂高頭」望到,變成「擰轉頭」就見到。

楊岳橋辦公室內掛起「選舉戰衣」,提醒勿忘參選初衷。何柏佳攝

稱借鑑民主黨運作模式

年僅35的楊黨齡不過5年、議會資歷僅以月計,要他談署任黨魁工作,他小心翼翼,「我唔係梁家傑、我唔係余若薇,我冇佢哋同等嘅政治份量」。他不諱言新一屆公民黨議員都獨當一面,其角色只是負責協調,並對外充當發言人交代公民黨想法,但並非黨內的事由他一錘定音。
他認同公民黨未來要向市民展示,新一代領導層既能堅持專業問政、講道理等理念,同時又追得上時代轉變,因時下是臉書的年代,一切資訊都來得很快,市民不再如過去般滿足於知道發生了甚麼事,而是要做得到:「𠵱家個問題係咁樣,我會咁樣做,嚟緊嘅日子我會遇到乜乜乜嘅問題,我希望你(市民)可以同我一齊。」
公民黨主要由專業人士組成,向被認定較高高在上,楊有意將公民黨洗底,更貼近地氣,「以往市民睇公民黨可能需要昂高頭,佢哋覺得公民黨就喺嗰度……(希望)以後當市民繼續信任、繼續尊重我哋之餘,但係其實佢擰轉頭、喺我哋嘅水平線就可以見到」。
要做到這點,楊岳橋坦言民主黨的運作模式有借鑑之處,指民主黨能經歷多次艱難也屹立不倒,其中因素是底氣夠,即樁腳穩固。他指當今區議員已超越「社區保長」角色,在發掘社區問題同時、要能看出政策問題,為立法會議員提供支援。
地區樁腳向來是公民黨弱項,楊強調去年區會選舉後,新一代如北角鄭達鴻、油尖旺余德寶等當選,證明公民黨也能做到民主黨做到的事,故他認為下屆公民黨領導層需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並且為黨募捐,始終人才和資源對發展政黨同樣重要。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