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之神是眷顧有準備的人!鄭裕彤不排除事業成功有幸運的元素,但更深信獲得幸運之神永遠眷顧則要靠「勤」與「誠」,他曾說過:「一個人的一生,幸運碰上一兩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遠幸運,如果你希望永遠幸運,一定要付出永恆的勤與誠。」
認識彤叔的人,都會被他的勤力留下深刻印象,這種勤力的天性可以追溯至順德童年時代,彤叔在家鄉的大管家羅國興(74歲)憶述,彤叔家教甚嚴,父親鄭敬詒是綢緞商,當年的「彤仔」經常要幫手曬布:「佢父母管教好嚴,你吩咐佢做乜嘢,即刻就去做。」
鄭裕彤不僅做事勤快,且有無窮求知慾,羅指彤叔自幼喜愛學習,有一次經過一棵大樹,彤叔好奇地問:「啲樹應該點種?」羅憶述,彤叔發迹後仍好學不倦,經常謙稱「我讀書少」,但他憑着自學及豐富人生閱歷,待人接物及商場謀略充滿智慧。
創立千億商業王國的鄭裕彤,全靠周大福的珠寶生意,但這個古老行業,卻因他敢於創新而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他首創4條9足金,引入南非鑽石,這些引領潮流的無限創意,在當年澳門當金行學徒時已見端倪,《蘋果》早前到澳門找到昔日與彤叔共事的金行東主黎棉話當年,他盛讚彤叔轉數快、能幹及專注。
1939至42年,烽煙四起,在日軍鐵蹄下,廣州及香港相繼淪陷,兩地金舖遷移澳門,競爭異常激烈。15歲那年,只讀過小學的彤叔,在父親安排下到澳門投靠未來岳父周至元,被安排在周大福珠寶金行打工,由低做起,端尿壺、洗廁所、打雜樣樣齊。未來外父周至元綽號「轟炸機」作風嚴厲,所以「(彤叔)冇特權㗎,同其他人一樣咁做,日頭學做生意,放工仍然要打掃。」
黎棉的親友黎榮業當年曾與彤叔共事,他笑指彤叔工作落力,但有時「叫佢出去做事,會去好耐都未返,唔知去咗邊,但交帶嘅嘢會做好晒。」令人佩服。不過彤叔並非無尾飛陀,原來他是利用上下班或外出工作時間,去其他金鋪「抄橋」,觀摩對方怎樣運作,即所謂「看鋪」。
周至元初時還以為他「偷懶」,其後發現彤叔路過一家金舖,發現櫥窗裏擺放好幾款別具一格的飾品而停步觀摩,稱讚之餘,更給他上街「看鋪」的特權。當年按照規矩,在金舖當學徒需要3年才能學滿師,但彤叔未滿3年就獲賞識升任金鋪「頭櫃」,屬全店最高職位,負責鋪面的日常營運,與客人交收。
彤叔一手打造商業王國,黎棉的兒子阿根直言「係機遇,亦係佢嘅能力先把握到。」其實上一代的華人都以勤奮刻苦見稱,但能否成大業還看際遇,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46年被委派到香港開分行,每周7日工作排得滿滿,彤叔敢於創新,「在商場上,守業等於敗業,要在不斷創新中前進才能圖謀發展。」10年後,由於彤叔的努力,周大福發展迅速,周至元正式交棒給他。
鄭裕彤從商後領悟到誠信不但是美德,也是做生意的銳利武器,早年他對傳媒談到:「做珠寶生意,冇誠信根本無法立足。」正所謂「真金不怕洪爐火」,誠信為彤叔帶來最大信譽要數首創4條9金(即99.99%的足金)的例子。彤叔為了在競爭激烈環境中突圍而出,創立4條9金,有別於雜質較多的99金,雖然承受經濟上的損失,每賣出一両金都要虧本,但貨真價實的金子總會受市場青睞,兩年後,周大福鑄造的金飾獲各首飾店爭相取貨,帶來豐厚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