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土地,港人爭崩頭,偏偏黃金地段上不少私人會所仍屬富人專有。《蘋果》發現,多年來獲政府以私人遊樂場地契約形式批地經營的會所中,不少無視契約規定,拒絕開放設施予社福機構或學校等公眾使用;其中香港遊艇會更與汽車品牌大搞車展及試駕活動,單是去年收入便達1.4億元。
記者︰梁御和
這類以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方式運作的會所,早於英殖年代已存在。當年政府為推動體育發展,給予極優惠地租、甚至免費批地予私人團體經營,每年僅需支付千元地租。根據民政事務局資料,現時全港共有67份私人遊樂場地契約,這些契約一般需每15年續約一次;小部份如香港遊艇會的銅鑼灣奇力島會所契約年期較長,直至2056年才約滿,契約要求會所開放設施予公眾,亦禁止進行商業活動。
高球會籍炒至1,500萬
申訴專員公署及及審計署分別在2012年及2013年主動調查契約執行情況,發現不少會所涉違契經營非體育設施牟利;政府亦缺乏監管及宣傳,令對外開放時數嚴重不足。民政局事後開展檢討政策工作,預計於今年內完成。
記者早前抽樣致電8間私人會所,以社福機構及學校身份查詢租用設施,其中香港遊艇會職員直接以「會所只供會員使用」為由拒絕,即使記者再三指出會所需開放設施予社福機構使用,惟仍被拒絕。兩日後記者將個案轉介民政局,才接獲另一職員覆電,承諾可開放設施,又解釋稱早前職員屬「新入職」,故不清楚有關政策。
深灣的香港仔遊艇會、以及清水灣鄉村俱樂部同樣以「呢度係私人會所、行會員制」等理由拒絕開放設施。其中香港仔遊艇會職員更直稱即使是註冊學校,也必須擁有會籍才可租用設施。
契約亦限制會所只可作康體用途,禁止進行商業活動。惟翻查網上資料,香港遊艇會過去就曾接受汽車品牌贊助,合作舉辦車展及向會員提供試駕活動;會所亦設多間餐廳及酒吧,不時舉辦特色宴會、甚至邀請米芝蓮名廚作招徠。根據會所的財務報告,該會去年收入便高達1.46億元,當中近半、即近7千萬元便屬於餐飲收入。
各私人會所會籍亦被當成炒賣工具,現時香港遊艇會的二手會籍價高達120萬元,較兩年前升值逾一成;香港高爾夫球會二手價更高達1,500萬元,較兩年前大幅升兩成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