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高收益資產吸引嗎?

基金觀點:高收益資產吸引嗎?

談及政府債券時,「長期維持低息」及「新常態」已成為常見用語。央行陷入負政策利率的泥沼,導致低孳息率問題更為複雜。現時孳息率下降的情況有何投資啟示?
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及通脹水平下降,為債券價格帶來支持,因此即使收益極低的債券,也獲得投資者青睞。不過,孳息率穩步下跌意味利率敏感度上升,即現時孳息率上升所導致的資本虧損,將會高於數年前的情況。現階段,我們難以找到合理理由去追逐低孳息率。

企業債券方面,歐洲央行自6月初以來已購買193億歐元的企業債券,導致企業債券息差收窄及孳息率下降,而餘下企業債券供應亦成疑問。然而,由於歐洲量寬或於明年3月到期後進一步延長,孳息率將有繼續下行的壓力,預計將影響其他企業債券市場。
至於高收益債券,則一直因為與能源及油價的關聯性而受壓。然而,即使能源企業的違約率可能上升,但隨着油價於有限幅度上落及石油供求可望恢復平衡,部份擔憂已有所減退。美國經濟前景不斷改善,意味着商品以外行業的違約率應會維持低位,預期美國加息步伐緩慢亦會令高收益債券市場顯得更加吸引。

新興市場資產前景不斷改善;自2013年的退市恐慌以來,新興經濟體經常賬赤字已有所收窄甚至轉為盈餘,貨幣亦已停止貶值。同時,通脹開始降低,令各國央行可透過減息來應對較弱的增長。然而,鑑於新興市場債券對美國利率、美元、商品價格及政局變化較敏感,意味投資者須細心留意市場變化,並採取主動管理。
投資級別債券與股票的相關性較低,歷來回報和波幅亦較低,高收益債券則可提供與股票相若的回報,但風險低於股票,兩者均應在投資組合中佔一席位。此外,新興市場債券今年表現強勁,但投資者應保持審慎,致力發掘有助爭取超額回報的機會,而非在指數層面上追逐收益。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