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壇健筆安裕不容於《明報》,移師蘋果,令蘋果評論版閱讀性大增,蘋果讀者之幸也。
安裕對世界大事瞭如指掌,因黃之鋒被泰國軍政府驅逐不准入泰國境內事件,於十月七日發表一篇「法政大屠殺40年」,別人讀了,不知有何感覺,左丁山讀後,勾起回憶,感慨萬分,四十三年前舊事,再次湧上心頭。
1972年左丁山與三位中大同學往法政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我們有優厚獎學金,由洛克菲勒基金會這美國勢力發給,學費全免,送香港曼谷來往機票,暑假又有回家機票,每月使費津貼2500銖,每學期教科書津貼一千銖。那時候物價極便宜,一碟海南雞飯售3銖半,一位台灣同學(後成為台大經濟學教授)每月可以儲錢做老婆本。左丁山沒有那麼長遠打算,與同學合資每月五百銖,聘請一名工人為我們洗衣清潔房間(當年租住民宿),與留美同學兼職在餐廳洗碗的情況比較,我們簡直是留學嘆世界。
1973年10月14日,泰國大學生在NSCT(The National Student Centre of Thailand)領導下,發動大示威,在法政大學校園外不遠的民主紀念碑聚集,之前的個多星期,大學生雲集法政大學一帶,爭取民主,學生領袖,主要來自朱拉和法政,不停上台演講,發動羣眾,以朱拉的Thirayorth(泰拉育)為首。當日早上,我們返回法政,發覺氣氛緊張,校外軍警持武器集結,校內學生準備了木棍石頭,一些外國學生見勢色不對,不敢加入,左丁山等人急忙撤退,過河返回吞武里的民宿,同學羅祥國(後來成為香港立法局議員,全國政協),住在曼谷,留在學校靜觀其變。怎知道卒之爆發大衝突,總理乃他儂,國防部長乃巴拍,乃他儂之子那隆上校決定攻擊,他隆上校乘直升機在法政大學足球場上空持機槍向下掃射(官方後來宣佈的死傷數字是77死857人傷),高峯時期有學生羣眾高達50萬人聚集與軍警對峙,到了晚上九時許,泰皇宣佈乃他儂政府總辭,次日得悉乃他儂、乃巴拍及那隆三人已經離開泰國,流放海外,事情才平息下來;法政大學校長桑雅臨危受命為總理,修訂新憲法,本以為泰國之後可走上民主道路,怎知三年後(1976)他儂三人回歸,學生不滿,又引起一場法政大學校園大屠殺,至今40年後,軍人還是牢牢掌握權力,靠槍桿子趕走民選政府,人民和學生哼也沒哼半句!當年上街的一些泰國同學,今天全是中產階級或是退休高官,愛罵民選他信政府貪腐多於痛心軍事獨裁,中國領導人講發展才是硬道理,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