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名單公佈,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27歲上車、29歲供斷的有樓族,有樓傑青從大學時代已兼職做傳銷,現在任職「資產管理高級董事」,她自言「買樓的信念超越身邊一切」,「10年間我睇唔夠5套戲同演唱會」,且從來不會跟同事「去hea去吹水,我冇時間同佢哋social」……這只是一個成功買到樓的青年吧?跟傑青有甚麼關係?我還以為所謂傑青,起碼要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至少對社會有正面啟迪。一個選擇工作以金錢為唯一考量的人,對社會有甚麼正面影響力?一個學生時期兼職做傳銷,如今從事「資產管理高級董事」的人,她所從事的職業,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嗎?
過去幾年,多名藝員、歌手入選傑青,老實說以荷李活標準來看,香港藝員、歌手有靈魂的不多,人家有了知名度之後願意為世界作出正面影響,安祖蓮娜祖莉是聯合國兒童親善大使;李察基爾關心人權及藏獨問題;我喜歡到不得了的紀錄片導演米高摩爾Michael Moore則一直用鏡頭陳述他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類的關心,Bowling for Columbine關注校園槍枝問題、Sicko關注藥物壟斷問題(迄今為止我認為最了不起的紀錄片)……
以前的社會鼓勵青年娛樂至上,今天則鼓勵青年視買樓為人生唯一目標,賺錢至上。當年輕一代願意為錢放棄一切,香港也就奴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