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一天,醫生診斷你的腎功能跌至不足一成,終身需接受洗腎,你會怎樣?抑鬱沮喪?拒絕接受?同樣曾經歷低潮的小提琴手郭子健,則選擇重踏舞台。「自從患病,比一般人易攰,又要經常接受治療,但唔係世界末日。」33歲的「肥仔」郭子健,是樂團開心果,一年前久咳不癒入院檢查,以為只是尋常感冒,竟確診末期腎功能衰竭,需一星期洗三次腎,正輪候換腎的他,世界不再一樣。香港業餘管弦樂團在網上發起為他義演籌款,心意化為樂聲,如天上之弦,見證人間有情。
記者:呂麗嬋
「我一定瞓身參與,等佢永遠欠我呢張人情牌」。同樣是小提琴手的盧柏謙,是「肥仔」郭子健音樂上的好兄弟,今次義演,哥兒倆將在舞台上合奏一曲。「等咗呢個機會好耐,佢無得拒絕」。因小提琴結緣成為好友,盧說:「第一次見係喺台上,佢同我講:漏咗條弓無拎上台!」坐近後台,貓步助拎弓補鑊,不「蝦碌」不相識。郭聞言笑着自爆:「呢次未算最經典,試過忘了帶黑皮鞋,只着黑襪上台扮鞋!」
台上西裝筆挺滿面嚴肅,台下是相知好兄弟,沒正經的你一言我一語,笑聲充滿小小琴室。在演藝學院音樂系畢業的郭子健,主修小提琴演奏,未患病前,積極參與不同管弦音樂會演出,包括玉置浩二演唱會。「今次音樂會,我揀咗貝多芬康復接受治療期間所寫嘅樂章,希望自己都可以好似佢咁,就算患病,對生命仍然充滿熱情」。
父親是巴士司機,出身基層的郭子健,偏愛古典音樂,曾幾何時,做職業樂手是他的夢想。「細個其實想學鋼琴,都係因為土地問題,屋企放唔落一部琴,先轉學小提琴」。大抵沒多少人期望他成為音樂家,中二那年,他卻遇上音樂路上的啟蒙老師。「老師其實教英文,不過係古典音樂發燒友,知我學小提琴,成日搵我傾偈,問我識唔識阿邊個邊個作曲家,又送CD我聽」。
他讀的是粉嶺街坊中學,無常設的管弦樂團,同學都只會聽流行音樂,他卻迷上莫札特和貝多芬。「真係日日練6、7 個鐘,人哋去補習,我就教琴揾外快。」一手催生今次義演的香港業餘管弦樂團團長蘇潔明說:「識佢時佢只有14歲,獨奏時我已心諗,呢個肥仔點解可以拉得咁好?」以前,欣賞的是他的才華,今日卻佩服他在逆境中的態度。「大班人一齊玩音樂,好美妙,搞呢個音樂會,係想話佢知,就算有病,條路都唔孤獨」。視肥仔健如親弟的蘇說。
不同程度的腎病患者,估計約佔人口的十分之一。據醫管局數字,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的末期腎病患者約有8,000多人,數字未計私診病人。向來健康的郭子健如「中了頭獎」,罹患頑疾亦感意外。「好少睇醫生,嗰次都係因為咳咗好耐,面色好差,朋友開車挾我去睇」。抽血化驗,翌日入院,當晚已證實腎功能跌至不足一成,需緊急安排洗腎。「之前連醫院都無入過,同好多人一樣,猛問點解…」
30出頭,家中無此病史,醫生也說不出病因,一夜之間,便得接受自己是長期病患者的現實。每星期洗腎3次,每次5個小時,每個月單用於洗腎的開支,便要萬多元。經濟壓力沉重,朋友紛紛伸出援手。「佢哋過晒啲學生俾我教,一時話唔得閒,一時又話指明搵我教」。習慣自給自足,月接20學生支持洗腎開支,負面情緒壓下去沒處理,半年前,走進抑鬱死胡同。
「唔想出街,連最鍾意嘅小提琴都唔想掂,覺得死咗更好,唔使累人累物,但其實我一直好多朋友,不過你個人喺低潮,你唔會識咁諗。」這樣的狀態,維持了一個多月。「現實咁講,唔出街教琴我真係無錢接受治療。」向醫生求助,迫自己參與更多演出,忙碌的生活,讓他走出陰霾。「好多人話夜深人靜最多感觸,我一返到屋企,往往因為太攰,好快瞓着」。他說:「後來諗通咗,腎病始終係最輕微嘅絕症」。
接受了,就釋然。「成年人好多說話都不會說出口,身邊好多朋友,都係用行動嚟支持我。」郭說。名為《煥然一腎》的音樂會,十月十日在上環文娛中心劇院舉行,香港腎臟基金會認購部份門票,讓病友免費入場。發起今次籌款活動的蘇潔明謂,約有50位樂師參與演奏,既有老朋友,也有新認識的團員,部份甚至是響應網上號召的音樂人。樂團將資助活動開支,收益全數撥捐洗腎及換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