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荃灣是劏房「重災區」之一,居於該區的楊女士其一家4口蝸居於70平方呎劏房,人均面積僅17.5呎,其兒子分別已9歲和18歲,她坦言地方很「不見使」,吃飯和兒子做功課都只能在床邊,「4個人企響度氣都唞唔到」,但其劏房月租達3,850元,即呎租高達55元。而根據本月初公佈的美聯租金走勢圖,今年9月私人住宅平均實用呎租僅約34元。
「BB熱到濕晒都冇辦法」
楊女士亦懷疑被業主超收電費,其每度電索價1.6元,較一般1.1至1.2元一度電高,加上其做凍肉店的丈夫失業,現只靠她數千元兼職收入維持生計,擔心若丈夫仍找不到工作,她可能要領取綜援。
另一居於河背街一唐樓劏房單位的李太與1歲女兒屬新移民家庭,2014年來港,不願出鏡的她指來港約2年已被兩度逼遷,最初以2,000多元居於閣樓,因屬僭建,其後搬至另一月租3,100元的劏房,卻因業主收樓需再遷出,至今遷入90平方呎劏房,但每日仍因擔心加租而提心吊膽。李太指其單位現時月租3,500元,因擔心被加租而「成日瞓唔到」,為了慳錢她會買平餸,即使天氣炎熱,她亦盡量不開冷氣,「有時BB熱到成身濕晒都冇辦法」,說到苦處更禁不住哽咽。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