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教授 - 李純恩

廣東話教授 - 李純恩

北京小朋友常來香港,每次來必做兩件事。一件是打開facebook,因為大陸禁用fb,一出國境,馬上解禁,所以覺得特別刺激。第二件事就是買一份《蘋果日報》。
《蘋果》在大陸是禁制目標,大大的反動報紙,小朋友到了香港看《蘋果》,有犯禁的愉悅。每次來每次買來看,對報紙的觀點雖不盡然同意,但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香港,他覺得很有趣,久而久之,對於《蘋果》文化很熟悉,並可以從中學粵語用詞,遇到不明白的就來問我,比如國慶假期來港幾日,看了《蘋果》打電話來問我:專欄版上滿篇都是「扑嘢」,「扑嘢」是什麼意思。
我告訴他:「扑嘢」是廣東人對「性愛」的粗鄙稱呼,等於北方人說的「打炮」。如此一點,他就明了。現在大陸年輕人時興「約炮」,男女並無情愛,純粹約出來打一炮,就如體育愛好者約出來打一場球一樣。說「打炮」,香港人也明白,不然就不會將行歡樂之事的房間叫作「炮房」了。這種事情,沒有文化隔閡,沒有簡體字繁體字的認知困難,都是一點即明的。
大陸有一黃段子,問在解放軍兵種之中那一種兵最苦?答案是炮兵部隊的炊事員,因為他們戴綠帽「揹黑鍋(揹鍋行軍)看人打炮」。北京小朋友要學粗鄙廣東話,我就翻譯了這一句教他:「戴綠帽揹黑鑊睇人扑嘢」,他馬上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