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見習生Y原來已經升咗級,銜頭係副經理,眨吓眼,入咗銀行已經三年,升級都係應該㗎嘞。純粹講「副經理」呢個職銜,究竟係乜級數,唔係幾知。當今職銜通脹(title inflation),銀行內有不知幾多VP(副總裁),難辨高低。左丁山40年前做銀行,升級好慢,見習生做完兩年,一定升做主任,然後係襄理,副經理,助理副總裁,副總裁,資深副總裁,執行副總裁,總裁只得一個,99%銀行員工未做到助理副總裁已經退休,左丁山等trainee出身之人,有資格升到副總裁或更高,但已是年近50歲嘅事咯。
依家MBA畢業入銀行,唔駛三年已經係副總裁,之後就係Executive Director、 Managing Director;渣打銀行年初宣佈裁減MD級,竟有過千人,可見呢個職銜已經貶晒值,但係好似副理Y咁,聽落又好似40年前作風,年青賓架可能感覺唔舒服。
副理Y要考香港銀行學會(AHKIB)會士資格,已到最後階段,佢問左丁山:「原來有四個範疇,分別係信貸(Lending),財資(Treasury),營運(Operations)及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我應該揀邊一科?」咁複雜嘅咩?左丁山年代,考倫敦IB只有信貸與信託(相當於今日之財富管理)兩瓣,絕大部份老友考信貸,只有賓架P兩樣考齊,抵佢在銀行界乜都識。個人意見認為商業銀行之最基本業務就係信貸,一定要選呢科。至於營運,較適合大學主修會計嘅學生,財資呢?唔係個個人啱做,炒房殺手要別具一格,最啱有快狠準兼少少賭博性格嘅朋友去專修,至於財富管理梗係當時得令,最易搵工嘅項目,間間銀行都搶人,但如果真係要做財富管理,不如考CFA啦。呢個資格全世界都承認,搵工跳槽嘅敲門磚,基金經理之入門標準,考CFA要幾專心刨吓書,費事考銀行學會嘅財富管理咯。講咗一大輪,左丁山對副理Y之勸告就係首先全力攻下IB,之後去考CFA,希望30歲達成兩大目標。在校友會活動,碰到不少年青中大校友在金融界服務,有好多個係CFA,問佢地難唔難考,個個都話:「幾順利,冇肥過一科,一路通車。」咁講法,似乎呢個試難唔到中大年青畢業生,或者左丁山所見嘅校友,係「偏見樣本」(biased-sampl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