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市民無得親自燒衣 華永職員代化寶 孝子賢孫憂難表達心意

掃墓市民無得親自燒衣 
華永職員代化寶 孝子賢孫憂難表達心意

【本報訊】春秋二祭孝子賢孫會向先人焚燒祭品冥鏹以表敬意,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今年9月1日起,全面禁止公眾在轄下4個墳場的靈灰閣內燒衣。拜祭用的衣包須交戶外化寶區職員代勞焚燒。今年是實施新措施的首個重陽節,職員已在化寶區外設「蛇餅陣」輪候區。惟昨提早拜祭的孝子賢孫則對新安排有微言,憂未能親手化寶有違傳統,促華永會考慮在局部時段容許自行化寶。
記者:鄭啟源

華永會早於4月初已發出通告,預告由9月1日起,轄下4個包括將軍澳、柴灣、香港仔及荃灣墳場的靈灰閣禁止點燃冥鏹,大樓內化寶爐會全面停用。新措施下,公眾須在靈灰閣外新設的戶外化寶區化寶,同時設化寶收集區,職員會一併送往化寶區代市民焚燒。

掃墓人士昨到將軍澳墳場祭祖,在戶外化寶區將衣包交職員代化寶。夏家朗攝

靈灰閣的化寶爐已停用。

華永會在化寶區設排隊指示牌,並提供估計輪候時間。

市民可將衣包投放在靈灰閣的化寶收集處,由職員代為焚燒。

將軍澳墳場的戶外化寶區,距離靈灰閣約4分鐘路程,接近墳場往調景嶺方向出口。因應重陽節的祭祖高峯期,戶外化寶區亦設下「蛇餅陣」方便人流管理,每隔一段位置都有指示牌提供該輪候區的等候時間,最遠的一個指示牌,顯示輪候時間可達180分鐘。化寶區共設2個大型及7個中小型化寶爐,但掃墓人士即使到化寶區也不能自行燒衣,必須轉交職員代燒,昨人流較少,整個燒衣過程可在1分鐘內完成。燒衣期間,拜祭者全程只能在欄外觀看,有人仍按傳統向先人大喊「收嘢啦」。
不少人對未能自行化寶有微言,梁女士認為,親手化寶可向先人表達孝心,昨只能在職員焚燒祭品時合十默禱,「親手燒感覺先人可以收到祭品,終覺得有少少距離」。她又指留意到靈灰閣內有衣包收集處,由職員代燒祭品,但同行長者認為假手於人的心理感受不太好,希望華永會可考慮准許拜祭者自行化寶。
陳先生指在宗教信仰及傳統觀念「覺得先人真係會收到,先會燒衣」,不認同華永會的新安排,促華永會在人流疏落時段,開放讓公眾自行燒衣。周小姐也指出,新措施雖令靈灰閣拜祭環境有改善,不像以往被煙霧圍繞,但隨行長者要多走一段路會感到吃力;不過亦有長者不介意。

玄學家提醒衣包寫名

玄學家麥玲玲稱,燒衣是傳統禮俗,「一般(燒衣時)會念念有詞、稟一陣」,若由他人代勞燒衣,感覺或多隔一重,「可能難以分辨邊個打邊個,心中唔係好穩妥。衣包盡可能要寫先人名字,或者誰人敬上都好重要,就能確保先人收到」。
玄學家李丞責也指,在傳統玄學觀念,祭祀最重視孝心及敬意,以前祭祀較多用祭品,後期重視用經文、誦經等方法。他稱衣包上一般已有符印,表達會傳遞予先人之意,若想更安心,最好在衣包寫上先人名字、生辰及忌辰,或者八字,確保先人收到心意。

【市民心聲】

周小姐
怕長者辛苦
「傳統上始終想親力親為化寶,而化寶區同靈灰閣都有距離,怕隨行老人家會辛苦。」

陳先生
想親手化寶
「從宗教信仰上,相信先人真係會收到先會燒衣,假手於人唔太好,希望可以親手化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