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婦唔怕死:每一日都賺咗

八旬婦唔怕死:每一日都賺咗

【本報訊】如果一生的畢業禮是死亡,86歲的珍姐可說是最好的畢業生。經歷大半生的苦與樂,她以彩虹形容死亡,「明知一定會發生嘅事,唔需要驚,因為每一日都係賺咗」。珍姐去年起參加信義會的長者生死教育計劃,寫下生命札記,整理對死亡的看法,同時亦是對一生的回顧。一小時的訪問,聽到最多的是珍姐笑聲。
「我由80歲起,覺得每一日都係賺番嚟,過一年多一年,過一個月多一個月;可以活到90歲,我已經心足」,珍姐曾進行大手術,醫生問她為何不怕,她坦然回答:「驚又要做,唔驚又要做,點解要驚,明知一定要做嘅嘢,唔需要驚。」她亦以同一態度面對死亡。

珍姐對死亡毫不忌諱,更相約兒子(左)挑選棺材,其子直言如同行街揀衫一樣。張柏基攝

生命札記留心底話

珍姐並沒有以「大吉利是」的心態避談人生的畢業禮,反而擁抱生死,每天的生命札記寫下對生活的感受,更有對死亡的想法,與兒子一齊挑選棺材及壽衣,兒子亦釋然說:「好似同阿媽行街揀衫一樣,冇需要忌諱。」
經歷令珍姐克服死亡的恐懼,遇過五十年代的「三反五反」政治運動,患過大病,看着老伴病逝,「當你經歷過,就會對生死置之度外,活在當下」。珍姐與丈夫感情數十年來感情深厚,老伴中風癱瘓12年後病逝,對她而言是最沉重的打擊,但亦令她學會面對死亡。
丈夫於離世前5天,坐在輪椅不穩,珍姐上前抱着他,旁人眼見即說:「你老婆咁疼你,攬實你,你第二世都要娶番佢。」丈夫卻痛哭說:「我唔要佢第二世做我老婆,照顧12年,我唔要佢再為我捱生捱死。」這是至愛的最後遺言,「因為愛我,佢唔要我,怕我捱苦」。丈夫說出最後的心願,珍姐走出傷痛後,亦開始把自己的遺願告訴子女。
珍姐兒孫滿堂,與子女的感情甚佳,遺願惦記的亦是子女,「我走了,衷心祝你哋未來走得更遠」。兒子說,母親參與長者生死教育計劃,同時可令其他長者借鏡,不要令家人之間的關係留下遺憾。
信義會於3年前開始為長者提供「生死之交」的計劃,帶領長者坦然面對死亡,3年以來有5,413名長者及家人參與計劃。計劃主任蘇素芝表示,希望長者不只想着「嗰頭近」,而是要思考「點處理」,亦非只考慮葬禮儀式,更重要的是對家人的心底話。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