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歷了5個重陽節,但家屬向香港醫務委員會作出的投訴仍全無消息。王肯構2011年在九龍醫院紗布封喉事故中死亡,翌年初兒子王冰蕓向醫委會投訴主診醫生,5年來多番奔走,醫委會由最初拒絕受理,到數月前雖重新研究個案,但至今仍聆訊無期。他直言除要為父親討回公道,也希望醫委會盡快改革,加快處理投訴。
父親逝世多年,今個重陽節王冰蕓拜祭父親,惜仍未能跟他說句「事件已告一段落」。護士管理局今年中裁定3名護士專業失德,護士停牌一個月的期限早已屆滿,但醫委會對王家的折騰卻沒完沒了。
投訴伊院寫錯病症
父親於2011年11月在九龍醫院死亡,王冰蕓翌年初向醫委會投訴該院主診醫生,沒發現護士一直錯誤用紗布四邊圍封父親喉嚨的永久造口,有份導致父親死亡,而事件的死因聆訊亦早於2013年1月已有判決,但醫委拖了兩年多,至去年8月才回覆因死因庭裁定其父死於意外,拒絕受理案件。他形容醫委會處理投訴冷漠及緩慢,「3年嚟一直拖,冇人覆」。
王冰蕓再申請法援希望向法庭申請司法覆核,推翻醫委會的決定。今年3月他突然接獲醫委會通知,指初級偵訊委員會將重新審視個案,研究是否要展開正式聆訊,他估計可能法援向醫委會查詢資料,影響該會決定,「我覺得幾兒戲,唔知邊個決定拒絕,邊個決定受理」。
早前護管局聆訊揭露伊利沙伯醫院的醫生,於其父的出院紙寫錯病症名稱,及安排父親插入鼻導管輔助呼吸,誤導了九龍醫院護士,才是悲劇的始作俑者。他上月已向伊院投訴,但暫未再向醫委會投訴該伊院醫生,「驚唔知又要拖幾耐」。王冰蕓說對醫委會改革條例草案被拉倒感可惜,希望今屆議員「高抬貴手」。有醫委會委員表示,初級偵訊委員會正、副主席及一名業外委員若認為投訴證據不足,或與醫生職責無關等,可決定不受理案件,不一定要召開全體會議。除非有新證據,否則不受理案件一般不會再重新審視。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