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野餐趣聞】知多啲!野餐墊點解用紅白格子布?

【動畫●野餐趣聞】知多啲!野餐墊點解用紅白格子布?

野餐近幾年蔚然成風,假日公園不乏三五知己一起野餐,接近大自然,吸一口新鮮空氣。既然鍾意野餐,關於野餐的趣事不妨也知多些吧!

1.Picnic源自法文

印象派畫家馬奈在1863年繪畫的《草地上的午餐》,算是野餐畫的代表作。

野餐的英文「Picnic」,來自法文「Pique-Nique」,早在17世紀的文獻已有記載,到1748年才出現在英文辭典中。當時法國人所講的Pique-Nique,與當下的野餐概念不一樣,反而與美國的Potluck party更相似,每個人都帶一道食物一齊分享食用,之後才演變成為在戶外野餐。

2.印象派畫野餐

19世紀野餐開始逐漸流行,最初只是上流社會的休閒活動,碰上方興未艾的印象派,也令野餐更受歡迎。印象派注重光影變化,主要描繪日常的生活事物,相比起古典畫家,馬奈(Edouard Manet)及莫奈(Claude Monet)等印象派畫家更無拘無束,將當時的生活方式繪畫下來,當中許多題材都是關於郊遊、野餐及散步等,當中1863年馬奈所畫的《草地上的午餐》更是野餐畫的代表作。

3.紅白色格子餐墊是象徵

野餐少不了餐墊,有沒有想過為何許多人都喜歡用紅白色格子餐墊,原來也有段故事。據知美國中西部的婦女,為了叫騎馬放牧的老公回家食飯,就會揮動紅白色的旗子,示意晚餐已經準備好。慢慢地,紅白色格子餐墊就慢慢變流行,成為野餐的象徵。

4.泛歐野餐

不說不知,野餐竟然也同政治扯上關係。1989年,奧地利與匈牙利的邊境,舉行了一次野餐大會,原意是給兩國人民和平聚會。當時匈牙利與東德都由蘇聯統治,好多東德人知道這個消息後,亦都一家大小專誠去參加,最後經奧地利成功進入西德。這次野餐被喻為是柏林圍牆倒塌的前奏,史稱叫「泛歐野餐」(Pan-European Picnic)。

記者:劉東佩

野餐常見的紅白色格子餐墊,最初據聞是源自妻子叫老公回家吃飯。

1989年在奧地利與匈牙利的邊境舉辦的泛歐野餐,被喻為柏林圍牆倒塌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