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北京故宮、長城、杭州西湖等古蹟名勝都有人滿之患。相反,香港尖沙嘴、銅鑼灣等可算是水盡鵝飛,名店門口再無長龍,《大公報》社評更指日益「政治化」消磨香港吸引力,「內地民眾真是『貼錢』也不願往(香港)這種地方去」。
《大公報》社評指,驅蝗、鳩嗚和反水貨客行動令內地居民在感情和自尊上受到很大傷害,佔中、示威遊行無日無之,使內地民眾視赴港為「畏途」。普通中國民眾真的因為過度政治化而不來香港?首先,他們能從電視和報紙上,看到香港立法會拉布吵架、要某某人下台的新聞?他們真的知道香港人所追求的公投自決、香港獨立是甚麼?就算中國民眾能看到讀到這些「負面」消息,都是被過濾甚至是被扭曲的,這從《人民日報》海外版和《環球時報》的評論可見一斑。如果真的因為政治化而不來香港,那也是由這些中共喉舌妖魔化香港造成!
其次,今年「十一黃金周」來港的中國旅客,跟《大公報》所說的「『貼錢』也不願往(香港)這種地方去」剛好相反。香港入境處公佈,黃金周首五天來港內地客按年升9.8%至逾93.1萬人次。「旺丁不旺財」之局跟香港「日益政治化」環境毫無關係,更多是中國遊客消費力所致。
事實上,到台灣、日本等地的中國遊客,消費力都在下降。以日本為例,去年的「十一黃金周」還有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之說,到今年初熱潮冷卻。中國國家旅遊局駐日代表處首席代表羅玉泉表示,今年赴日中國遊客仍是高速增長,預計全年接近700萬人次(比去年的499萬激增逾四成),但他們在日本不再像過去般爆買,人均購物支出已由去年逾16萬日圓降至12.4萬日圓。羅玉泉認為,這與日圓升值以及中國客購物趨於理性有關,而遊日的以往主要是購買力較佳的上海、北京、廣東,今年則是江浙津川等地居民為主。
嚇怕市民爭取民主
還有比中國人遊日本更政治化的嗎?最近十多年,中日關係之差、中國人及輿論之仇日,日甚一日。另方面,日本的反中情緒也是日漸高漲。上月底史上最大規模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訪華,當面向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要求中方設立專門機構,簡化及統一審批手續,好讓日本企業能順利撤離中國。日企從中國撤資原因很多,包括成本上升、投資環境轉差等,而中日關係轉差及擔心被中國的仇日抗議波及也是因素之一。而日本民間組織「言論NPO」與中國零點公司的調查顯示,逾九成日本人表示對中國沒有好感。此外,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釣魚台、修憲等都是足以引爆中國人情緒的政治議題,如此政治化的日本,為甚麼中國人還趨之若鶩?
顯然,硬把香港說成日趨政治化,然後將正常的訪港中國遊客增幅放緩及消費減少等現象,說成是港獨及港人爭取民主自主造成,以嚇怕部份只想搵錢的香港市民,令他們對爭取民主、普選的活動反感,以減輕中共違反《基本法》承諾、不讓香港高度自治及落實普選的壓力。為此,左報等喉舌把香港的競爭力變差、大學排名下降,大做文章,且都歸咎於港人爭取民主。如此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唱衰香港,又豈是關心香港所為?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