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轉季頭油出晒嚟 中西醫洗髮配方爽番

【每日健康】轉季頭油出晒嚟 中西醫洗髮配方爽番

別以為是宅男毒L才會頭髮油淋淋,最近開始轉季,即使每天洗頭都很快出頭油,頭油多令頭髮扁塌,影響外觀感到不自在,甚至會有異味,影響社交,想頭油no way,先要了解頭油與毛囊健康息息相關。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指,多頭油的主因是個人衞生習慣,不洗頭一定多頭油,外在因素如天氣轉變,另內在因素如青春期及經期的荷爾蒙轉變都會令頭油分泌增加。毛囊有頭油分泌,頭油有機會混合頭部皮膚角質堵塞毛囊,令角質更容易積聚,若油脂阻塞嚴重更會引發毛囊炎。
記者的頭髮看起來乾淨,頭油不多,去了髮型屋檢查毛囊健康,髮型師Joseph Wong指,一個正常健康的毛囊有三條頭髮,而記者頭部的毛囊都有三條頭髮,不過只有一條較粗,其他兩條開始變幼,相比下不太健康。他為記者洗頭及護理後再作測試,頭皮的油脂及角質層被清走,毛囊出現下陷的窩位,周圍不再被油包住。不過他提醒,護理太頻繁容易導致過敏,引致頭皮痕癢,一個月只可做一次。

林醫生指,日常洗頭護理已經可以幫助去除多餘的角質,她推介使用含有二硫化硒(Selenium Sulfide)、焦油(Tar)及吡啶硫酮鋅(Zinc Pyrithione)成份的洗髮水,都有醫學證據可以減少頭皮積聚,從而減少頭油。林醫生提醒,日常使用的定型產品或者用護髮素太貼近頭皮,都會令毛孔閉塞,大家都要留意日常習慣。

而中醫角度看頭油分泌旺盛,是因體內陰陽失調所致。註冊中醫李廣冀指,濕熱、陰虛火旺及有熱氣的人士都會偏向多頭油分泌,針對體質辨証論治,可分為五種類型,包括濕熱型、血熱風燥型、肝腎不足型、肺胃積熱型及氣滯血瘀型,以上各種都有機會混合出現。不良生活習慣如食煙、飲酒、夜睡及壓力大都會增加頭油分泌,李醫師推介一種適合所有體質的外洗藥方,有黃柏、白鮮皮、當歸、何首烏、菊花、補骨脂、紅花及側柏葉,加1.5公升水煲滾放涼後洗頭即可,一星期使用一至兩次都有助去頭油。不過他提醒,外洗只有輔助作用,最重要配合均衡飲食及注意個人衞生。

記者:鍾溥敏
攝影:伍慶泉、徐振國

頭油多會影響外觀,令頭髮偏塌甚至會有異味,影響社交。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

記者到髮型屋檢查毛囊健康。

洗頭及護理後再測試堵塞在毛囊的油脂。

頭頂位置在進行護理後(右),毛囊出現下陷的窩位,周圍不再被油包住。

後尾枕位置在進行護理後(右),毛囊同樣出現下陷的窩位,更乾淨。

註冊中醫李廣冀推介中藥外洗方去頭油,有黃柏(左)及白鮮皮(右)。

何首烏(左)及當歸(右)有補氣血、益肝腎功效,常用以治療脫髮。

連同菊花(左)、補骨脂(上)、紅花(右)及側柏葉(下),外洗方共有八種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