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臨床試的規矩,是考生檢查病人時切忌粗手粗腳,假若前者使用過度暴力整痛對方:「哎呀!」教授便會立即將你肥佬。就這課題,日本的同學尤其要小心,事緣彼邦曾流行一種風土病,就算最輕微的觸碰,患者也會「Itai!Itai!」地慘叫起來,醫學界索性將該病稱為「Itai-Itai症」(Itai,日文,等同「哎呀」)。
自十九世紀末,日本多處均出現嚴重的軟骨病個案(Osteomalacia),患者骨骼與關節受病變影響,只要稍稍受力,有關部位便會劇痛骨折,尤其脊椎和盆骨,令患者身形逐漸縮短及變得攣弓佝僂。厚生省原先以為Itai-Itai病因是營養不良或某種感染,但之後察覺個案主要集中在石川和富山縣河谷地帶,及患者大多是米農,故懷疑疫情與環境公害有關。日本神岡是傳統採礦區,自古已盛產金、銀、銅礦,隨着日帝國軍事及工業發展,鋅(Zinc)需求量大增,連帶副產的鎘(Cadmium)亦被開採出來,可是當年的人不識貨,要鋅不要鎘,後者只會當廢料倒入河川,從而滲入下游農地,及進入人類食物鏈。長期進食受污染稻米會使鎘在人體累積,其毒性主要影響腎小管功能,令尿液流失大量鈣質,最後造成軟骨症。
Itai-Itai症肆虐日本多年,事件終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曝光,加上及後的保育工程,鎘公害至今已大致清除,但日本人對鎘污染仍是聞之色變,電影《怪獸王復活》便有自衞隊用鎘飛彈擊倒哥斯拉一幕,可見他們視鎘的殺傷力尤甚於後者。
今天,生產商不再把鎘當廢物棄掉,因為鎘是製造電腦零件的必要材料,相反,消費者卻會隨手棄置用舊了的電子產品,然後堆填在所謂的回收場,包括不少香港境內的,好像元朗、粉嶺、米埔。日本雖再沒有Itai-Itai症,但人類總愛重蹈覆轍,說不定下次鎘公害重臨,患者都是操廣東話,叫「哎呀哎呀症」。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