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掟雜物水樽、交通警向天開槍……年初一旺角警民衝突,為走向邊緣的本土抗爭浪潮,鳴響第一槍,震動全港。兩個當日徹夜留守現場的90後年輕網媒攝影師,自資出版影集,以時間為軸,用鏡頭重組關鍵10小時,在旺角黑夜的所見所聞,形容是主流媒體以外的視角。攝影師張展豪謂影集部份收入將捐助「月光抗爭支援」,又希望在被捕者陸續上庭的關鍵時刻,喚起外界關注和反思,對被定性為暴動的警民衝突,有更公平客觀的評價。
創立網絡平台「90後社會紀實」的黃家進(凱撒),不惜變賣家中攝影器材套現,與社運戰友張展豪自資出版攝影集。「互聯網傳播速度快,好處好多,但亦不能抹殺書係好嘅傳播工具,因為就算多年之後,你攞住本書,都會有感覺」。時年22、在城大讀創意媒體的凱撒,是影集的攝影師,包辦編輯排版發行。2012年反國教如火如荼,當年作為學民思潮成員的他,是參與絕食的三個中學生之一。
相集收益支援被捕者
物換星移,昔日激情的社運參與者早已退出學民,變身成為紀錄者,攝影集《年初一紀事》是他與拍檔合作,以網媒平台名義出版的第一本實體書,收入將捐助月光抗爭支援。「當晚好多訊息唔流通,我哋喺現場,利用facebook不停發放新相片」,儼如圖片直播,在網絡一炮而紅,吸引大批追隨者點擊讚好,72頁合共92張相的攝影集,正是利用互聯網發放即時資訊的「延伸閱讀」,詳細記錄當晚9時至翌日清晨的現場情況。
「影集嘅文字力求最簡單,係因為想藉客觀嘅相片,畀睇嘅人自行重組故事」。封面是小販檔食物的特寫,封底是落閘關閉的旺角港鐵站出口,凱撒說,這是他們該晚經歷的開頭和結尾:「開頭我哋只係想去篤串魚蛋,結果到最後地鐵封站,我哋連地鐵都搭唔到」。相片色調灰暗,合攝的張展豪謂只因鏡頭對準的都是「社會上被面目模糊了的人」,「唔同雨傘運動,年初一嘅衝突,好多人根本唔能夠坦白承認自己曾經參與」。
據月光抗爭支援紀錄,因參與年初一騷亂而被起訴的人至今已逾80人,年紀最小的只有17歲。本身是商業婚紗攝影師的張展豪,兩年前在台灣讀完4年大學返港,一直利用公餘時間跑在前線,他回憶當晚到達砵蘭街時遇警民對峙,衝突時起時停,「因呢件事被捕嘅人,肯定多過有參與嘅人」。
二人批評主流媒體的報道下,許多事實被剪輯,渲染成為暴力,並不公平,「如果大眾只能接受引導性嘅報道,根本冇思考真相嘅機會」。只兩個人,手上的鏡頭不也存在盲點?「肯定有限制,但提供非主流渠道仍然好重要,呢啲影像留有空間,畀外界自行重組真相」。
■記者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