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編織用冷合理不過,不過The Mint Box Studio的創辦人黃玉婷(Annie)就身體力行話你知,編織可以好多玩法!
Annie小時候與婆婆一起居住,婆婆有不少編織手作,所以她自小就經常接觸編織的冷、鉤針等工具。Annie受她婆婆的薰陶,第一份用零用錢買的玩具就是一部織布機,「小時候很喜歡手作,會花利是錢買手作工具。有一次,父親給錢予三姊妹買玩具,每人都有300元,我第一時間買了一部織布機。」升上英國修讀紡織學位,Annie對編織的熱愛沒有半點減退。她提到英國讀書的經歷,「和香港不太一樣。在英國我讀紡織,會學到很多實用技巧,專業工業用織布機到家用織布機都會學。」Annie說當地的老師會叫學生帶膠紙畫畫,或帶冷線點墨水畫畫,而她身邊的同學亦令她意想不到,曾經有一位同學就用爺爺的枴杖編織,令她學懂不再局限在傳統編織框框之中。
垃圾袋編織 手臂當冷針
兩年前, Annie打算用編織做畢業功課服裝時,剛巧看到一個夏威夷膠污染的短片,「原來當地的雀鳥死了,腐爛了之後身體內全部都是膠,我看到很驚訝,因為不知道這件事,想更多人知道發生甚麼事。」於是,她用冷加上垃圾膠袋、膠樽蓋、木條、 膠粒、魚絲等的物料混合冷編織,「垃圾膠袋是逐個膠袋再剪成一條條,變了一個圈一個圈,再變成球狀般的冷去織。」單是把垃圾膠袋預備好的過程已經花上兩三個小時,她希望藉此表達對環保的關注。她甚至參考外國人編織不用冷針,乾脆把自己雙手變成冷針,「用手臂織的話,一開始織就不能停,因為無針的緣故,不可以織一會、放下、 再織。一定要織完才可以放下雙手,所以要預留時間織。」那麼麻煩?但她說有一大好處,「很快,半個小時可以織起。針要分尺寸,用手都不需要考慮這些,二來可以感受到物料的質感。」
汽車零件織成凳
上年開始,她想再玩大啲,把編織造成家品。目前的作品有用衞衣繩編成的紙巾筒、用麻繩編成籃子,甚至用車門防撞膠條把凳織了出來。被問到為何會有那麼創新的想法,她笑說:「之前的project都是用特別的物料去織,所以慢慢習慣了用奇怪的物料。」她續說:「本身很喜歡家品,就想織凳。如果用冷,一來易起毛粒,二來太軟身,所以找一些粗的、硬身的物料,用汽車零件的膠條織了一張凳。」看她弱質纖纖,用硬身物料,織一卷簡直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困難在它真的很重,好像幾包米般 。」雖然花時間和力氣,但她堅持靠雙手,不買現成家品,「其實好多家品我都喜歡自己整,例如坐墊、枕頭套,甚至枱我都想自己整,因為自己親手弄是不一樣的。其實編織不一定要冷,可以很多元化,只要有心甚麼都可以織出來。」但香港似乎很少人做?她回答:「其實香港好多東西都不流行,但正因為大家都唔做,我更加要去做 。」
Facebook: The Mint Box Studio
地址: The Crafties 香港上環德輔道西27號星衢商業大廈 1樓
記者:鍾藹寧
攝影: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