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廉署昨日再出手打擊港足假波活動,拘捕及帶走多名球員助查,近年廉署偵破多宗本地打假波案,連串案件令本港足壇蒙羞,足總亦曾重罰多名涉案球員終身停賽卻未收阻嚇作用。假波不斷,有前廉署調查主任指可能與內地非法賭波利益有關。
3港腳罪成囚22月
廉署一般會將假波案歸類為私人機構貪污案,現任廉署署任執行處處長(私營機構)蔡樹強曾統領偵查本港球壇打假波案,於2014年初高調在甲組聯賽愉園對晨曦賽後,帶走及拘捕多名愉園職球員。前總調查主任查錫我分析,足球比賽牽涉球員眾多,較易被人在賽前行賄操控或干擾賽果。雖然近年香港足運不及往年,但查錫我估計,隨着內地非法賭波集團亦有投注港足賽事,令本地賽事背後亦涉及龐大外圍利益,懷疑因此有人企圖干擾賽果以從中取利,過去亦揭發有內地球員充當中間人,行賄球員打假波。
近年打假波案以2011年11月姚韡事件較注目,被譽為本港足球壇明日之星、年僅20歲的香港青年足球代表隊前球員姚韡,代表港足對俄羅斯友賽時曾向兩名隊友提供賄賂罪成,被判入勞教中心,足總重判他終身停賽。廉署其後開拍《廉政行動2014》,將姚韡的案例改編成其中一集《黑球》。
至於本港最轟動假波案是1997年3月香港隊對泰國的世界盃外圍賽事,3名港腳陸嘉榮、陳志強及韋君龍打假波罪成,各被判入獄22個月、罰款3萬元及全球性終身停賽。
■記者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