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援2萬和特朗普 - 曾志豪

綜援2萬和特朗普 - 曾志豪

網上第N次流傳綜援家庭可以取得2萬多元的假帖,熱心網友再次把幾年前的「掃盲帖」、「澄清帖」放上網還擊。一時之間,大家竟然在2016年不斷討論一則2011年的新聞,然後用2013年的回應去回應。
重覆循環的漩渦撕裂了社會的理性和人性。
為甚麼假新聞可以無限復活?重點不是「content farm」,因為散播這些消息的有時候也來自正式的傳播媒體;也不是因為大家不懂計算綜援的申領方法,因為其實除了社工,沒有一個普通市民會有興趣鑽研。
真正讓這些「綜援有二萬」新聞無限復活,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特朗普情結。
那個一頭亂髮、大鼻子、勢利眼的特朗普,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當自己利益受到影響,這個糟老頭便會猛地跳出來,支配我們的身體。
特朗普代表極端自利的思想,仇恨外來人口,歧視伊斯蘭教徒,美國人甚至白人至上;在歧視背後,其實便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美國人愛特朗普,因為覺得他歧視外人,相對便是重視自己人。
香港人願意相信「綜援2萬」的神話,因為符合他們「綜援養懶人」、「福利太好」的想法。
他們相信「市場至上」,認為一個人「靠自己」是光榮,「靠他人」是折墮。
一個人嗌慘,我們先質疑他是否扮慘;如果證實真係慘,我們便會說「你咁慘係自己攞嚟」。
傳媒歌頌生活困苦的人「有志氣唔攞綜援」,等於強化了「攞綜援便是無志氣」的思想。
「綜援」只是符號,背後的價值便是「幫人」,但「自利」才是現時的主流。
以前讓座是常識,今天卻會有人質疑「點解我要讓座?我都有俾車費喎。我都會攰喎。老人家孕婦一定要有位坐?」
這不是講數據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是人性的問題,是觀念水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