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特首選舉制度最悲觀的猜想(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對特首選舉制度最悲觀的猜想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有意競逐下一任行政長官的人,應該會在12月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後才正式宣告參選,但實際上籌備工作早就開始;傳聞中的疑似候選人,就算未決定也會以最終參選作為假設。換言之,除非已斷言不選,又或者在姿態上對另一些黑馬人選背書,否則都應該視為有可能角逐;當然,其中也包括了梁振英。
坊間預料會參選的,包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以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另外,掌握百多至二百多選委票的泛民,雖然未有定案,但輿論已在討論各種可能性,包括由練乙錚所提出,由泛民提名黃毓民。此外,也有由中大學生會前會長張秀賢提出的構想,指泛民應爭取300張選委票,然後派兩名候選人來用盡時間批評小圈子選舉制度,又或者索性不參選,以行動抵制。
任何策略,最終都是以目標為本。假如目的是將梁振英趕下台,泛民的票絕對可以起關鍵作用。不過,泛民普遍有政治潔癖,梁振英的對手也難以得到他們的祝福,結果變相就像是張秀賢所主張的抵制行動,梁振英也未必會被攆走。悲觀地看,這個制度的設計,就是要堵塞出現變數的可能性,所以最終下任行政長官,還是由控制了1,200選委大多數的幕後黑手所主宰。
天下間沒有攻不下的城堡;選委會的制度也是一樣。通常這種封閉的制度,最大缺乏就是與外界隔絕,要靠不斷的加固抗衡內外的氣壓不平衡,而一旦外殼抵受不了壓力,崩潰也將更為爆炸性。無論是張秀賢抑或練乙錚的構想,原則上都是希望在密閉的制度製造強大壓力;真正問題是:究竟要多大的能量才足以令圍牆出現裂隙?

以梁振英手段倒梁的偽君子

另一個策略方針,就是針對硬殼最弱之處施壓。自主權移交以來,能夠當上選委,成為造王者利益集團一分子。我覺得要顛覆這機制,首先要令當上選委的個人代價大增,要在日光之下面對公眾。今屆選委界別分組選舉,無可避免會觸及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以及選委個人與其他權貴的利益關係。事實上,就算我不說,相信在今屆的選委界別分組選舉,也會有不少像唐梁之爭爆私密的事件。這是制度缺乏必然出現的孽報。最可恨是被連累的,卻是700萬港人。可是1,200選委的設計,攤分每個人的壓力,令到制度更鞏固;似乎此路仍不通。
政治本來不是甚麼好東西,封閉的政治尤其惡劣。有明顯缺乏但又不能自我完善的制度,結果只會在衝擊下崩潰,之後剩下的只會是更不堪的頹垣敗瓦。香港淪落至此,是香港人無可奈何的選擇。雖然說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排除奇蹟的出現,但也不可能不去為最壞的情況作出打算。
今屆行政長官選舉的最壞結局,不是梁振英連任。假如有個像梁振英般,帶着空頭支票簿來收買權力的偽君子,以梁振英的手段,取代梁振英,我想這才是香港悲劇的開始。更令人悲觀是,在政壇上這種人比比皆是。以今時今日的現實環境,要當行政長官,幾乎免不了要跟魔鬼立約。當然,也有人會相信,在昏暗權貴圈生存,當好官要比奸官更奸,但這種扭曲的道德觀,恐怕最多也只可以換來暫時的太平,最終還是要回到原本軌道上。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種悲觀不中用,我也承認沒有破局的智慧,但我相信當越來越多港人見到悲劇是甚麼,我們才有機會凝聚真正的共識,製造出改變的壓力。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