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高昂,除速食及名牌時裝,街上具個性時裝店買少見少,本地設計師Kay Kwok及時裝發燒友Danny成立網上搵衫平台Seaplat,以地圖尋找心水服飾及隱世時裝店,省時之餘讓時裝精重享逛街試衫之樂。
凡試過網上購物,一定遇過貨不對辦、尺碼不符等現實與想像有出入情況,即使店主願換貨也甚麻煩。要在實體店尋找心頭好,卻隨時逛足一天未見心水;要拒絕一式一樣的衣服,或要走好幾層樓梯上小店。
網購易觸礁 揀啱先去試
Danny是時裝發燒友,上述情況都試過,每周均會逛街買衫的他月花數千元置裝,惟昔日熟悉的街頭時裝店,因租金上升越搬越遠、越遷越高,「買件衫都好辛苦」。他辭去銀行工作,創立時裝平台Seaplat,讓大眾可以關鍵字或地圖尋店覓衣。只要打開網站地圖,根據區域搜尋,便會顯示該區時裝店的貨品資料,包括相片、價錢、店名及電話等,網上揀定心頭好後致電查詢存貨,才往店舖試穿,節省舟車勞頓,「香港係好忙嘅城市,你冇時間行去搵」。
網購成全球趨勢,他偏偏回歸傳統,皆因認為時裝有別於預訂酒店及機票,港人仍愛到實體店試衫,網店只佔零售時裝一小部份,相信實體店時裝「係永遠都存在」。
平台合夥人之一是設計師Kay,曾於Alexander McQueen實習、參與倫敦時裝周,也是意大利Mittelmoda時裝設計比賽首位華人獎項得主,但他也說未能開舖,「租金我自己都未afford(負擔)到」。他稱本地設計師受環境及租金所限,創業艱難,但仍有不少人圖在困境中闖出一片天,期望平台助他們推廣成品。Kay更笑言港人買衫「好奄尖」,故實體店較迎合港人需要。
Seaplat運作約兩周,現有約百間商店加入,目標年底有1,000間店舖。Danny會逐間店上門解釋理念,歡迎任何類型時裝店主動加入,Kay則負責篩選店舖,不論貨品價格高低,只在乎是否具原創性,以便維持質素,手機App版本最快月中推出。
■記者伍雅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