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全市共有逾5,000架美食車,每天為居民、來自世界各地旅客提供經濟實惠的三餐選擇。《蘋果》記者特意走進這間面積不到100尺的「小型餐廳」內,與來自台灣的車主工作一天,把美食車背後運作方式、各種辛酸呈現在讀者眼前。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來自台灣的Deco,與太太經營美食車工作不到半年。Deco正職是大學助理教授,太太在寵物美容店工作,與餐廳業可謂風馬牛不相及。機綠巧合下,Deco應邀?朋友兼職經營這台全球首架珍珠奶茶餐車,一嘗這個紐約獨有的工作機會。
雖然「珍奶車」不用經營早市,但Deco及太太,早上10點便到停泊餐車的紐約市郊開始工作,包括簡單清潔車輛、準備冰塊、珍珠奶茶所需材料、最少40加侖食水等,1個小時後正式出發。
紐約市交通擠塞「出了名」,駕駛美食車的Deco有深刻體會,「從出發、加油,一路塞車到曼哈頓最少1個小時,回程又1個小時,路線都要預先想好」。採訪當天?周六,美食車11點離開車庫,差不多下午1時才到達肉庫區(Meat Packing District)營業,較原定時間足足遲了1小時。
有別於傳統餐飲業,美食車流動運作,挑選合適停泊地段成為最大困難。Deco透露,同業間會互相「爭地盤」,有時更捲入黑幫鬥爭,「之前停在中央公園,附近剛好有一台果汁餐車,老板走過來『警告』我們,說不能停止這裏,否則找人把我們的車打爛」。除了面對惡勢力,紐約市交通規矩複雜,停車位有限,「要看運氣,往往繞幾個圈才找到位置」。
從開店至傍晚6點30分關店,5個半小時內這台「珍奶車」共賣出178杯飲品,總計營業額約700元(約5,460港元)。Deco指生意符合預期,「沒有被警察開罰單,算是好運氣」;他透露,高峰期曾經一天賣出約220杯飲品,整體營業額約800元(約6,240港元)至900元(約7,020港元),「不用付店租,收入已經相當不錯」。
晚上7時許,記者跟隨Deco夫婦二人回到車庫,天色已漸沉,惟二人仍要為餐車清潔打掃一番,8時30分關上車庫大門一刻,全日已工作逾10小時。現時只在周五至周日兼職的Deco認為,美食車生意有發展潛力,優點是現金流強,如購買新車入行,料一年即可回本,「但不是easy money(容易賺來的錢)」,記者問會否考慮轉行做「全職車手」,他連忙搖頭笑說「那太辛苦了吧」。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