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被標籤 我們都是特朗普(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女性被標籤 我們都是特朗普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上星期,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希拉莉與特朗普參與了第一場辯論。希拉莉提起特朗普過往曾嘲諷一名得到選美冠軍後,體重有點上升的拉丁裔少女為「豬小姐」、「管家小姐」。特朗普沒有歉意,還在辯論當晚及其後一星期說這選美冠軍和其他曾被他以言論侮辱的女士為「抵死」。
的確,特朗普在多年來不止一次歧視、侮辱女性。他曾說女性懷孕為僱主帶來「不便」。他曾形容不同女性為「肥婆」、「肥豬」、「醜怪臉孔」。他曾表示,平胸的女性不吸引。對於曾向他尖銳提問的女記者,他曾說女記者好像「眼睛出血、『某地方』出血」(暗示女記者是因為月經而亂問問題)。
我相信(至少我希望),單從字眼來說,大多數香港人都會認為,特朗普以上的言論、思維甚不恰當。但是,我們每一個香港人(包括我)都需要反省,其實我們在生活、社會上有沒有犯了同樣錯誤?
在社會層面上,無論是廣告、傳媒或日常茶餘飯後的討論,香港人都偏向對女士的體重、外貌有極端的要求。這使到不少香港女性對身體欠缺自信,導致不少生理與心理的病態。
簡單來說,任何不是骨感十足的女性就很容易會被嘲諷為「肥」。有些美容廣告都更以語言偽術把「瘦」等同於「秀」。選美得獎後體重上升的女藝人就會被媒體在她名字前加了個「肥」字,而鄭欣宜是經過多年因體重、身形被欺負後才鼓起勇氣去唱出一首感人的《女神》。諷刺地,我們的社會在要求女士要極瘦同時,亦要她們上圍豐滿,但無論上圍豐滿與否,都會有嘲諷字眼去形容她們。
說到外貌,香港女性亦是比起男性特別容易被標籤。部份人會假設天生麗質的就是「無腦」;樣貌普通的就是「醜」、「豬扒」;皮膚較黑又被視為不吸引、皮膚較白又被視為不健康;化妝就是掩飾醜態、整容又被批評為不天然。媒體介紹一些公眾不熟悉的人物就往往都會找一些被視為奇特或其貌不揚的公眾人物來作比較(但我又不多見男士這樣被比較!)。
離開外表議題,香港女性一樣受到種種歧視。月經到現在都還未被接受為自然生理現象,還被視為「污糟」:有一名前「𡃁模」每次被娛樂版提起時都會重提她怎樣曾在公開活動「不衞生」地滲出了一點經血。受經痛之苦的女性就時常被諷為「唔捱得」、甚至「詐病」。在公眾地方餵母乳就是暴露、不檢點、不知羞恥。女員工懷孕就是「阻X住做生意」。在職場上受到言語或行為上的性騷擾就時常要啞忍。
回看以上描述的社會現象,在性別歧視問題上,不少香港人都可以說是特朗普。這並不值得自豪,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反省、檢討、改進,讓香港能成為真正男女平等的社會。
✽註:以上是筆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