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易零壹綠】
香港有回收塑膠、廢紙和鋁罐,回收木卡板卻不多,網上有調查指香港每日棄置約600噸卡板,有人會問,為何運輸公司不重用卡板?因為運送貨物後要將卡板回收再用,物流成本太高,於是卡板大都是用完即棄,最後送去堆填區。有三個志同道合的九十後組成“ReclaimiNation”,以眾籌方式營運,回收木卡板製作成凳仔,實行救得一塊得一塊。
以眾籌方式創立的ReclaimiNation是由Sophia、Sunny和Billy三個舊同學主理,最近加入兩名新成員Don及Woody,五個人都是修讀有關設計及工程等學科,雖不是專業木工,卻因為這個計劃而開始卡板創作。發起人Sophia有見香港街頭到處都是棄置卡板,據她觀察,很多用過一次的卡板最後都由貨車運去堆填區,於是她便想靠個人力量去減少棄置卡板。
除了觀塘及西環等工廠區,他們還會到超市落貨區回收卡板,拍攝當天我跟着他們到港島某個商場的超市落貨區,看看棄置卡板的情況,他們說每次約於下午五時落貨後去執卡板,執前會問過運輸工人或管理員才拿走,過程中,他們會要仔細檢查卡板,凡是濕水發霉令木材變黑的統統不要,然後以人手逐塊搬回工作室進行拆板、鋸木、磨木、裝嵌及上油等工序,令木卡板得到二次再生的機會。
木卡板其實可以用來做很多東西,不過因尺寸所限,他們選擇了製作家用木凳,「我們並不希望直接賣產品,而是希望大家了解我們的概念,再親身體驗用卡板做木凳的樂趣。」Sunny如是說。ReclaimiNation也不一定只有五個核心成員,他們歡迎志同道合的人參與進行這個計劃,學習做木凳的知識,然後自己回收卡板自己做。
由執卡板開始 目標回收100塊
坊間有回收木卡板升級再造的工作坊,都是限於「製作」這個環節,三個多月來他們曾舉辦多個工作坊,當記者以為參加工作坊便可即場拿走一張凳仔,原來他們着重於「教育」多於製成品,只要於眾籌計劃中支持他們的人便可參加工作坊,每次工作坊開始前會帶參加者親身視察棄置卡板的地方,然後與參加者合力做凳,Sophia說這樣才能引發參加者的共鳴,覺得原來自己也可以嘗試回收卡板做點事。透過工作坊他們認識更多朋友,「試過有個參加者用木材自己即場做了張入榫木凳,想不到會有高手來支持我們,對方的木工技巧很純熟,但不知道原來可以回收木卡板當新木材。」
成員五人有剛畢業投身社會工作、有在學,最缺乏的就是資金,所謂的工作室,其實只是某成員家中的天台,設施不齊全,所有東西都是手做,難免會有落差。現時他們打算眾籌六萬元資金,希望能解決器材、舉辦工作坊及存放卡板等問題,真正做到回收100塊卡板計劃的短期目標,還建議支持這個計劃的人,把木凳捐去慈善機構,令大家知道木卡板的再生價值!
查詢:眾籌網頁 https://www.umadx.com ,
搜尋:「100塊木卡板再生企劃」
記者:畢慧婷
攝影:林栢鈞
編輯:謝慧珊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