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足萬里路】日夜行到鞋都蝕 80後少年足跡遍佈18區

【行足萬里路】日夜行到鞋都蝕 80後少年足跡遍佈18區

香港人平常走步路都怕累,偏偏年輕人林兆榮(阿榮)就愛上步行,走遍十八區。

坐上「11號」巴士

阿榮自2011年起開始步行了五年,足跡遍佈全港18區。

阿榮於2011年開啟Facebook專頁「11號全日遊街」,紀錄自己的步行生活,自稱城市漫遊者。「11號」取自中國俗語,「11」代表雙腿,乘搭「11號」巴士即意味走路。 他畢業後一直在家裏上網求職,周而復始的生活令他感到很枯燥:「 悶到不想找工作,又不想消費。有一晚睡覺前想起元朗,第二天起床便從將軍澳徒步到元朗,行了13小時。」13小時邊走邊看的觸感與風景,讓他愛上徒步行,停不下來。
開始步行後,他便發現好多平時忽略的有趣風景,例如地鐵站名原來不一定是該區的名字:「明明荔枝角站後才到美孚站,為何在美孚地鐵站會經過荔枝角巴士總站,就會發現地鐵荔枝角站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荔枝角。地鐵站名其實很容易令我們把地理的認知出現錯誤,步行便會發現得到。」他還會專程走去圖書館翻查香港地圖,順道研究埋如何不同的行人路線,例如記者就問從沙田走到旺角如何,他就解釋只要沿著公路走到獅子山上,山上會有行人路:「不會走不到,只不過平常人好少發現和好少行而已。」

迷上不一樣的夜景

迷上步行後,他甚至挑戰在凌晨從青衣出發走到將軍澳 :「我覺得比較少見其他區凌晨的景像,就算是我自己住的一區,凌晨時分也是趕回家。」夜行令他發現了城市的另一面:「旺角其實凌晨與日間的人流差不多,但其他分區人口流動分別很大,太子和深水埗凌晨很清靜,一踏進旺角便很熱鬧。」從喧鬧到寧靜,他特別留意散落街上的露宿者:「尤其在天橋位置、旺角火車橋常見到露宿者,會發現原來這裏有很多人住,但我都不好意思打擾。」但晚上治安較差,人流又少,獨自步行不害怕嗎?他笑言沒甚麼好怕,反倒最害怕見到老鼠:「最恐佈一次,我在高山劇場附近看到地上的垃圾袋在動,又看到樹葉在動,細心看才發現原來全都是老鼠來的。它們在垃圾袋裏找食物,再爬上樹上。我平常看到會立刻走開,但當時已經不懂得害怕,那次見到大約50隻,呆了。」

步行到走出香港

走遍了香港的日與夜,現在更乾脆步出香港,連去旅行都以步行為主,例如冰島、丹麥、日本,統統用雙腳走遍市街,且大部份時間都不需要用地圖。他說:「在紐約不會迷路,因為街道規劃得很井然有序,橫街稱為street,直街稱為avenue,順著號碼編排,一路向前行就不會迷路。」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有一次在冰島於晚上「膽粗粗」凌晨步行,四目無人,走的路全都是青苔,愈走愈感覺不對勁:「平常我很少迷路,因為大城市總有交通工具在附近。但那一刻晚上,四圍都沒有人沒有車,真的挺害怕、很無助。」 最後他冷靜下來,沿路折返,才找回原先的路,驚驗萬分。而香港,也有一個地區是他的認路尅星:「天水圍對我來說比較複雜,一來是比較少去,二來複雜在太井然有序、太整齊。很多公共屋邨興建時期差不多,樣子很相類似。在天水圍見到很多十字路口,通去不同的公共屋邨,就會覺得很困難。」整齊竟然有罪?他說,人很多時憑景色認路,但若果景色太相似,便容易迷失。

步行的另類風景

2011年至今,五年來他步行的習慣沒有間斷,鞋都被磨蝕幾雙,平均一年要換一雙鞋。他最難忘觀塘區被拆:「觀塘重建我知道了很久,預計到將會拆,但你走路會見到逐漸拆的過程,慢慢到完全被夷平,難免會覺得很可惜。」他低下頭:「每次行過都會想起在裕民坊的點滴,總感覺它們還存在。」走路雖辛苦,但搭車,對他而言卻會錯過身邊許多點滴:「搭巴士你低頭,抬頭已經去了另一個地方。但走路不同,你在街道慢慢感受,就會想起很多事情。感受到城市之餘,還可以和內在自己溝通,會勾起回憶 。」

記者:鍾藹寧
攝影:黃子偉

阿榮平常都會圖書館翻看舊地圖,了解香港地勢。

平常步行他會四圍望,如文物古蹟等。

阿榮步行途中會細心留意不同的景物,字體是其中之一。

他的鞋子經常磨蝕得很厲害,約一年換一雙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