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房屋供應僅達目標一半

公營房屋供應僅達目標一半

【本報訊】政府聲稱近年積極改劃土地以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但房委會未來5年建屋計劃,卻顯示來年公營房屋落成量不升反跌,最新2020/21年公屋及居屋落成量僅得1.5萬個,比當局訂下建屋目標2.8萬相差近半,未來5年亦僅得9.2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落成。房委會承認可建單位與供應目標仍有距離,指改劃等增加供應措施須社會支持才能落實。

5年每年平均1.85萬個

橫洲風波令未來可建的公屋單位由1.7萬個縮至4,000個,加上屯門新慶路建屋計劃傳單位數目縮水,或影響未來公營房屋供應穩定性。房委會日前向屯門區議會遞交未來5年建屋計劃估算及相關建屋資料,顯示2016/17年至2020/21年間公營房屋落成量為9.25萬個,每年平均僅1.85萬個,包括約7.1萬個公屋單位和約2.14萬個資助出售房屋。
根據去年長策周年報告,2016/17年度至2025/26年度10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8萬個單位,即後5年政府要建18.7萬個單位才能達標。至2010/21年度,公屋及居屋的落成量分別為1.14萬個及3,600個,合共有1.5萬個;兩者均未達當局近年定下的建屋目標,即每年提供2萬個公屋和8,000個居屋,亦較2018/19年的2.76萬個大跌近半。
房署在文件中承認,現時可供興建公營房屋的土地,與最新的供應目標仍有距離,會繼續透過檢討和改劃土地用途及增加發展密度等增加房屋供應,強調要落實措施不容易,須社會支持和作出取捨,會盡量善用每個地盤的發展潛力,如有需要會提出放寬用地地積比率和建築物高度限制。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招國偉擔心建屋目標又一年落後,日後要追回住宅供應十分困難,現時公屋申請輪候時間平均為4.1年,擔心未來輪候可能長達5年,遠超過平均3年的上樓目標。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