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一篇源自內容農場的文:主角是新移民「鍾女士」,幾年前嫁給香港人,生了兩個孩子,全家領綜援,月入$21994.16,還埋怨「二萬二咁少」、「香港政府歧視中國人」云云。這篇聳人耳目的文章,臉書上分享已破三萬,點擊比一般新聞更高。大家一看都群情洶湧,但且慢,故事是真的嗎?
這個「四人綜援家庭平均月入$21994.16」的都市傳說,其實始於二零一一年某大討論區,帖子早已環繞地球七周,每次回歸,都有熟悉綜援計法的人寫文反駁。例如三年前,張超雄曾逐項檢驗它的計法,發現錯漏百出,張的結論是:按照二零一二年數據,四人綜援家庭每月平均只有$11242。今年,四人家庭的綜援,也不過是平均每月萬四而已。
那麼文章中的「鍾女士」又是誰呢?當然是虛構。但從小說考證角度看,「鍾女士」亦真有其人:原型是《明報》二零零八年報導過的天水圍綜援婦鄧太。當年《明報》以「綜援婦:居香港慘過在鄉下耕田!」為題,寫鄧太來自大陸,嫁了個失業港男,誕下一對兒女,但因為未有居港權,無法找工作,感慨綜援不夠餬口──她一家四口只有$12,700。鄧太說自己衣着寒酸,沒有身份證,不但被香港人歧視,也被同樣是新移民但嫁得較好的鄰居婦女歧視。報導最後說,鄧太希望盡快拿到單程證,找工作自力更生。鍾女士和鄧太,不錯,都抱怨綜援不夠、遭歧視,但只要你看清楚鄧太故事中什麼地方被改寫,什麼被刪掉,自然明白內容農場作者的動機。
有人說,故事和數據即使假,但確有大陸人騙取綜援啊!但這不是分享垃圾文章的理由──文章傳到大陸,豈非惹來更多「蝗蟲」?分享內容農場這種東西,效果等同賣港。香港可貴之處在資訊流通,但假如在這樣自由的環境下,大家仍心甘情願被愚弄,那就比大陸人更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