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遊俠仗義】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徒步旅行既慢又攰,要受天氣影響,又不可以高床軟枕,可說是貼錢買難受,但是就偏偏吸引到阿寶和Lam,用徒步方式旅行。
「我很喜歡台灣,很喜歡行路,放工不趕時間試過由太子行去將軍澳。」林霖(Lam)本來任職旅遊攝影師,朋友羨慕他有一份筍工,但他卻毅然辭職出走,「單車環台聽好多,我不想做人哋成日做的,想試吓挑戰自己。」一句挑戰自己,換來的是65天的旅程,由台北出發徒步1,300公里,逆時針方向環台。
鏡頭前的Lam比較內斂,但是一提到他熱愛的「拍照」就變得雀躍。「這個旅程是人生最無壓力、影得最多相的一次。」自己愛拍甚麼就甚麼,是每個攝影師最想做的事。「放慢腳步反而可以感受更多,可以跟着自己的步速記錄低環島經歷。」背囊越輕,行起上來就越輕鬆,但Lam竟然帶了三部相機環台,有人會笑他蠢,「我想影的太多,行李過重雖然是很辛苦,但會自己承受番。」
小學寺廟農場 統統住過
台灣人情味濃不是新鮮事,他笑言最大的困難也是來自他們的熱情,因為沿路司機主動邀請他坐順風車,他會解釋自己在徒步遊。令他最深刻的是,只有一面之緣的江老師請他到自己家的農場作客,「初初都會懷疑他經營民宿,想做生意,但談笑間知道他並非有其他意圖。」住農場未算最特別,小學和寺廟先夠另類。「出發前已經想瞓小學體驗吓,某日我走到崇德國小時,想借宿一宵,原本以為只可瞓操場,誰知老師知道我要徒步環台,天氣又凍,借了圖書館給我。」至於香客大樓是台灣廟裏常見的旅館,有些要收費,有些好似添香油一樣是隨意付款。「我在出發前也不知道有這樣東西的,應該不會很多人住過。」
公路多 裝備要搭夠
徒步環台走公路比走行人路多,最難行是蘇花公路,車在旁邊駛過很大塵,口罩是必需品。另外,台灣街燈較暗,晚上行公路要在背囊裝上燈,讓車輛識別到有人,免生危險。
記者:劉芷晞
攝影:許先煜、劉永發、鄧鴻欣、梁志永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
部分相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