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居日】香港貧民窟 20萬人住劏房

【世界人居日】香港貧民窟 20萬人住劏房

常說香港是東方之珠、購物天堂,作為全球富裕城市之一,繁華背後是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根據扶貧委員會數據,2014年香港貧窮人口約96萬,貧窮率為14.3%(政策介入前的數據分別是132萬及19.6%),即是每7個人就有一個是窮人。香港處處五光十色,許多人卻連基本的安身之所都欠奉,有近20萬人居於劏房,露宿者亦逾1,600人,香港某程度上也是一個貧民窟。

人人都想上車上樓,但又談何容易,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是4.1年。那邊廂元朗橫洲公屋計劃,政府「摸底」後向新界鄉紳跪低,由17,000個公屋單位銳減至4,000個,任由28.8萬公屋申請戶繼續等候。年輕人想買樓更近乎天方夜譚,香港連續6年被評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根據「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2016年報告,港人要不吃不喝19年,才可擁有自住物業。

居住人權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議題,1985年起,聯合國將每年10月的首個星期一(今年是10月3日)定為「世界人居日」(World Habitat Day),希望喚起全球關注房屋問題,在金錢掛帥的香港,我們又能如何安全而有尊嚴地居住呢?

記者:劉東佩
圖片來源: 仁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