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扭曲人性的文化扭曲自己(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不要被扭曲人性的文化扭曲自己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周日晚上,一則並不起眼的新聞令我徹夜難眠。聯想到多年之前,數以萬計被迫投奔怒海的船民來到香港,搞得香港風聲鶴唳。當時政府說要本着人道精神,臨時收容香港境內的船民,等待其他國家接收。有一次新聞報道說,泰國、新加坡及其他國家把已經抵岸的船民,不論老幼一律拖出公海,任由他們自生自滅。當時也是難過得整夜無眠。
幾十年前的事了,有人說港英殖民地政府慷香港人之慨。但我一直認為,這是作為香港人最感到驕傲的其中一件事,反映香港人擁抱的普世價值及人道主義精神,這也是香港與中國的主要分別。用今天的語言說,這是體現香港本土情懷的做法。
依稀記得到了七十年代初,香港仍然是寮屋處處,生活困難。正是在這個困頓中,香港社會成就了到今天仍然令人讚頌的獅子山下精神。當今天很多人都擁抱本土思潮的時候,所要追求的不正是這種情懷嗎?
去年5月下旬身份曝光、在香港居住了九年的小朋友肖友懷,最近被攝得在深圳與其婆婆及社區組織協會的幹事一同坐地鐵。因而有傳聞說肖友懷正在申請來港的單程證,甚至說已經獲得批准。一時之間,網絡上出現了很多嘲諷謾罵的評論。晚上讀到的新聞,便是社工施麗珊呼籲香港人「做好心」放過懷仔。
去年6月4日晚,當香港十幾萬人在維園悼念六四時,他們在輿論壓力下落荒而逃,自願返回深圳。當晚在電視畫面看見記者們在深圳追訪他們兩婆孫的畫面,感到十分難過。只能慨嘆在中港矛盾加劇及各種社會政治紛爭的糾結下,香港社會可能真的變得連在香港生活了九年的孩子也容不下,這與戰後一波又一波的難民潮及越南船民事件作個對比,特別令人感到欷歔。
他們逃回深圳之後幾天,有報章發表我的文章,呼籲各界「留幾分餘地、給一些空間」。結果招來了十幾封粗口電郵及網上激烈的回應,有人批我左膠、大中華膠,也有人說是右膠,搞得我一頭霧水,也不知自己「膠」在哪裏。
不指望香港是個大同社會,能做到「人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但深信香港本土精神的其中一個體現,就是對困頓流離的人一貫的包容及仁厚。今天社會處境不同,可能不能強求。但畢竟肖友懷現在也只是13歲的孩子,就算幫不了忙也毋須落井下石。

高舉本土須捍衞價值與精神

據說肖友懷回國內一年多來,沒有學校願意錄取他。他不是完全符合國內義務教育的條件嗎?不是很多人都批評國內的官僚主義及對農村失學兒童的不仁嗎?曾經錯判形勢,在錯誤的時空把肖友懷這個小孩子推上中港政治及社會矛盾風口浪尖的工聯會及議員,這一年多來曾經為這個不幸的小孩子做了些甚麼?工聯會不是標榜在國內有服務網絡,為國內出了狀況的香港人服務嗎?現在就連幫這位曾經被利用過的小朋友得到其基本教育權利都沒有辦法嗎?
對於在極權體制下官僚系統那些扭曲人性的種種作為,香港人深惡痛絕,也對香港政府越來越大陸化的作風感到憤怒。今天很多人高舉本土旗幟,要捍衞的其實不獨是香港人的基本權益,希望社會不受國內那種腐朽的政治文化衝擊,更重要的應該是要捍衞我們這個社會那一套本土價值與精神。果真如是,便沒有理由以這樣的態度來回應肖友懷的不幸,也毋須社區組織協會的幹事出來呼籲大家高抬貴手。要抵抗及批判扭曲人性的政治及社會文化,首先要毋忘本心,不失本色,香港人就先不要被這樣的文化扭曲了自己。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