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 李怡

世道人生: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 李怡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理大教授翟志成說王陽明這句話,是「千載不磨之論」。聯想近事,頗有感觸。
王陽明是明代最傑出的哲學家,是歷史上罕見大儒。他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他領軍進剿暴動山賊之前,寫信給弟子薛尚謙說:「賊有必破之勢。」但「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如果諸賢能夠掃蕩平定心中的賊寇,以收澄清平穩安定之心腹,才真正是大丈夫應做的不世功勳。
山中賊,是搶掠或造反;心中賊,是心裏面造反。平服壓制山中賊容易,但怯除人們心中的造反意識卻很難。但只有平定心中賊,社會才會平穩安定。能夠做到才是「大丈夫不世之偉績」。
從專制政權的掌權者角度來看,山中賊也可以指一切反對聲音或勢力。專制政權認為壓制了社會上的反對聲音或勢力,絕了對立力量參政組黨之路,就天下太平了。但縱能破山中賊,卻不能破人民的心中賊,人民心中的反抗意識不會因為表面被壓制而消失,相反只會對強權更反感,心中反叛意識越強。近年中共港共對付港獨思潮正是如此。破山中賊,是壓服;破心中賊,才是在王道管治下使人民心悅誠服。這是王陽明這句話的表面意思。雖然表面,但仍然沒有任何專制政權會明白會依從,他們總是捨難取易,既無心也無力去破社會日益增長的心中賊。
翟志成在一篇探尋王國維死因的論文中,引述這句話,並對「心中賊」另有解釋:「立場、成見、意氣、好惡和黨派利益對心靈的蔽障和污染,恰好便是王陽明所謂的『心中賊』。既然破除『心中賊』需經歷百死千難,洗心又真談何容易!」
立場、成見、意氣、好惡和黨派利益,恐怕多數從政者都不能免,成見中最頑固的是意識形態,這個英文Ideology的詞語,有人音義雙譯為意底牢結,更準確而傳神。但所有這些成見等等,其實最重要和決定一切的是黨派利益。利益當頭,一切都可以妥協,甚至可以出賣。
我覺得這些對心靈的蔽障和污染,都還未算是「賊」。所謂賊,是指在這種蔽障和污染的引領下,產生的賊性。賊是指盜匪、偷竊、邪惡、卑劣,換言之,以不同立場與對手爭逐,尚不是心中賊,你用上卑污手段,顛倒事實,栽誣構陷,以私怨凌駕規則,那就是如假包換的賊。
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點賊性。在立場、成見、意氣、好惡和黨派利益的主導下,為達目的,往往心中賊性湧現,這時候,破壞規則、不擇手段、公器私用,一切污穢邪惡念頭都在偉大目的和堂皇理由之下油然而生。最終手段卑鄙腐蝕了正義目的,導致了目的卑鄙。
如果你是從政者,又自認為有正義目的,那麼須時刻謹記,必要破心中賊。否則,你破滅了你所憎厭的東西,最後你會發現自己變成了那東西。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