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識跳繩,我淨係識跳繩。」
別人眼中「寸寸貢」、無心向學的壞學生,卻有一位教練看到他身上的一點光,更帶領他跳上世界最高的舞台。今年世界跳繩錦標賽,香港代表隊囊括79
面獎牌,成績驕人,究竟金牌是如何煉成的?一條繩如何令這個18歲廢青「翻生」?
剛升上中五的劉盼晞,花名Gag Lau,為香港跳繩代表隊成員。小學已是跳繩隊隊長,習慣做台上的焦點。後來升上一間Band 1 英中,學校不太注重運動,Gag Lau亦沒有再跳繩,頓覺成為了學校的最底層:「都是考全級最後十名,沒有人看得起我,沒有人理會我,注意到我的時候就是說我不好。」遲到、不做功課、不上課,留堂罰抄記過留班,Gag Lau回顧這段漫無目的的日子,感覺「仲廢過廢青」。直至2011年,Gag Lau開始出外學跳繩,由跟不上體能訓練,在本地賽事輸到貼地,到慢慢入選港隊,現時為全港精英賽男子個人總成績第二名,這個廢青從跳繩找到自己。不過,學校生活他就絕少向人提及。
直至2014年,Gag Lau遇到人稱「金牌教練」的馬卓恆。現時為香港跳繩代表隊總教練的馬sir嚴禁學生呻「攰」,操練出名刻苦,讀教育出身的他更希望利用這項運動,以生命影響生命。不過,馬sir也笑言不會擺明車馬說大道理:「要花時間培養感情,當他們是朋友。他信任你,才會聽你。」
有次聊天,馬sir才知道Gag Lau已有一年多沒有上學,感到十分愕然:「我作為他的教練,卻連他沒讀書也不知道,覺得有點慚愧。」當時15歲的Gag Lau還跟他說,打算先找兼職,然後做跳繩教練。「他說得好像做教練就不用讀書似的,很擔心。」馬sir勸了好幾個月上學,他都不聽。於是,馬教練把心一橫,帶他去見工,事前他找到咖啡店的朋友,得知對方最低要求中三學歷,他都拜託朋友給予面試機會:「那就好!反正你也不會聘請他,那你幫我盡力奚落他。」見工失敗,Gag Lau明白香港要一張沙紙才可生存。
今年年初,馬sir再借故約他打機,希望勸他轉校:「咁樣無咁odd,我向他請教打機,我聽他的,他之後就會願意聽我的。」於是,他慢慢帶出轉校提議,還給Gag Lau分析未來前景,幸好最終Gag Lau接受建議:「因為信他,馬sir是我很尊敬的教練。」中四下學期,Gag Lau重返校園。原來一個多月前,馬教練已開始問教書朋友,了解不同學校,最後選了一間可選修體育的職業學校。訪問當天,Gag Lau才知悉教練在他背後做了這麼多「手腳」:「做到為我找學校這種程度,他像半個爸爸。」馬sir表示只要讓他了解目的,他相信Gag Lau會認真讀書:「因為他跳繩的熱誠感動我,我覺得他做事很認真。」
今年世錦賽Gag Lau獲個人賽第六名,男子團體第二名,八年來,這條繩帶他跳上世界不同的舞台,Gag Lau居然覺得最型的一次是獲邀返小學母校表演。他特地為那個表演排了一套花式,跟師弟師妹一起跳。「很多家長、觀眾為我歡呼。我就覺得很開心,同時可以讓師弟師妹有一個目標,我要像他那樣厲害。」
記者:蘇汝卿
攝影:邱仲權 彭志行 江俊豪 張柏基
剪接:魏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