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星期某日,左丁山自山光道馬會坐的士返中環,適值下班時間,道路擠塞不堪,的士司機破口大罵政府無能,罵到梁振英頭上。記得上一次坐的士聽的士司機罵特首,好像已是2004年,當日的士在紅磡隧道慢如蟻行,司機又係用粗口問候董伯伯。
今次罵得較有新意,就係司機猛講:「成街都係私家車,塞死晒,點解唔抽私家車重稅呀。」左丁山回應:「大佬,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已經係好高嘅嘞,買架50萬嘅車,首次登記稅共37萬2千,係74.4%。仲唔夠重稅?」司機竟然好似愕然咁話:「乜咁高稅嘅咩?」
當然係咁高,但重稅只能降低私家車增長率,不能阻止增長,睇數據就知道香港人對私家車有鋼性需求。其實香港公共交通十分便利,搭火車地鐵去地方,容易過鬼,只係香港人口增長雖然緩慢,但絕對數值(730萬左右)並不低,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在高峰繁忙時間皆用到盡,逼到爆燈,全無多餘空間,下午六點幾在電車路見到長長嘅排巴士人龍都幾得人驚,有錢買得起車用來代步嘅,邊個唔想?
正因為車可產生空氣污染,有環保團體建議中環德輔道中改為無車區變成行人專用區。左丁山日日在中環出入,覺得一啲環保人士真係過份理想主義,堅離地,完全無視中環之經濟生活。德輔道中由環球大廈至西港城一段,當然係交通災區,但呢段路若不准汽車行,沿路嘅商舖、商業大廈如何搬貨運貨?最簡單係每日工人運蒸餾水上寫字樓,每桶咁重,運水車不准駛入德輔道嘅話,叫工人用推車由畢打街行到萬宜大廈?做死人咩。中環德輔道中成為電車專綫區,並不實際,若然將皇后大道中、德輔道中、干諾道中由花園道至摩利臣街一段劃為電子道路收費區,還可以商量,即有錢人就可以每日交路費一百至二百蚊揸車出入中環,冇錢嘅唔該借歪少少,貨車的士van仔收一半,電車巴士免費,咁樣做或者可以減輕中環交通之堵塞程度。電子道路收費講咗差唔多30年,至今電子儀器硬件及軟件比30年前不知進步了多少倍,技術上完全可行,擾民程度就遠遠不如「德輔道中」成為行人專區咁大。環保團體內不乏聰明人,但似乎佢地已將環保理念轉化為環保宗教信仰,自己啱晒,其他人講吓開發綠化地/郊野公園就係腦生癌,呢啲咪叫做思想專制專橫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