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裕彤離世】
【本報訊】鄭裕彤雖是本港超級富豪,但並沒顯赫家世,祖先鄭叢慶是清代登仕郎,說得難聽一點是九品芝麻官;父親鄭敬詒是綢緞小商人,鄭家的輝煌由彤叔踏出家鄉順德倫教鎮開始。他發迹後沒有忘記老家,出錢出力修葺祖屋,連當年洞房花燭的紅木大床也保存如新。《蘋果》記者親赴彤叔的出生地,直擊其飛黃騰達的起點,揭開其鮮為人知一面。
記者:黃學潤 張 軍 曾海帆 黃尹華
彤叔在順德倫教鎮可謂無人不識,記者在前往倫教鎮的巴士上,查問鄭氏祖屋確實位置,豈料車上多名乘客即時熱心「教路」,其中一名乘客鄭先生在下車後更主動帶路。問及對彤叔看法,他笑指:「佢喺度做咗好多善事,不過我哋順德人好少見到佢。」
彤叔的祖屋是三幢青磚瓦頂的宋代建築,對着一個大魚塘,祖屋門外刻有一對「裕民共盡綿力,安居全賴同鄉」的對聯,擺滿古舊家具的大廳,猶如家族歷史展覽廳,牆壁上掛有多名祖先遺照,包括彤叔祖母吳蘭女、父親鄭敬詒、母親何義,以及已逝世的二弟裕榮、三弟裕培及四弟裕光。
宋清兩代祖先曾做官
負責看屋的周太表示,彤叔祖先來自河南滎陽鄭氏,最顯赫是先祖鄭漢章,做過宋代大官,子孫在順德落地生根後,祖先鄭叢慶於清同治六年當小官登仕郎,彤叔父親是綢緞商,妻子何義生下裕彤、裕榮、裕培、裕光及裕偉。彤叔在家鄉度過七年童年歲月後,隨父到廣州做生意。
周太說:「彤叔以前經常都會帶子孫返來,春節亦有返來。」彤叔眼見祖屋殘舊,1999年進行大翻新,為保持原汁原味,在台山工廠訂購青磚古瓦片,翌年於祖屋旁興建一幢歐陸式大宅「裕民堂」,客廳中擺放了彤叔所獲多個不同獎狀,包括倫教鎮政府頒發予彤叔的慈善金牌。
順德出生的鄭裕彤發達後並沒有忘記家鄉,多年來在順德捐款已超過2億元,包括興建多間中學、醫院、職業技術學院等,涉及項目超過20個,是順德當地的大慈善家。
以彤叔冠名的建築物,不能不提順德鄭裕彤中學,這所寄宿學校由彤叔在1994年斥巨資8,000萬元,加上當地政府出資4,000萬元,合共以1.2億元建成。
順德口頭禪常掛嘴邊
有鄉里表示,彤叔返鄉後為免打擾親友,一定入住順德的酒店,喜歡吃家鄉的大頭菜及魚腐,「佢有句順德口頭禪,問人『幾多點?』人哋以為問時間,其實係做成點。」住在鄭家祖屋對面的鍾女士向記者表示:「呢個鄭氏祖屋原本好細,十幾年前才新擴建,新屋入伙時我見過彤叔一次,之後就只見過佢啲助手嚟。」她亦不忘大讚彤叔善心正氣,「彤叔喺呢度形象好正面,佢捐好多錢。」
另一位街坊林女士與彤叔雖然只有一面之緣,惟對其印象非常深刻,「十幾年前見過佢一次,着住拖鞋短褲係咁行過,好鬼平易近人,之後先知佢係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