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沒有亞太區代表滙豐前高層斥亞洲策略不徹底

董事會沒有亞太區代表
滙豐前高層斥亞洲策略不徹底

【人物專訪】

曾在滙豐銀行工作近13年的前亞太區企業傳訊部主管賀迪文(David Hall),在訪問中表示,作為股東及客戶,自己仍然情繫滙豐,但他認為集團若以亞洲為市場定位及盈利引擎,滙控董事會卻沒有亞太區高層代表佔一執董席位,並不合適。
記者:劉美儀

曾與多名大班共事過的賀迪文,退休六年後,今年初執筆撰寫網誌,三度指滙控(005)策略失誤。
「像王冬勝(滙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黃碧娟(滙豐大中華行政總裁)、李慧敏(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等亞洲管理層,我致意高度敬意,但他們沒有一個能置身控股公司董事會內;而滙豐主席卻由集團行政總裁兼任……總部在9,000公里外的倫敦,Pivot to Asia(重返亞洲),誰來代表亞洲(在董事會內)說話?」

賀迪文表示,作為股東及客戶,自己仍然情繫滙豐。 李潤芳攝

直指昔日龐約翰錯誤

滙豐銀行主席過去均由亞太區一哥執掌,但2009年下旬,前行政總裁紀勤將常設辦公室西向東移,打破傳統兼任滙豐主席。
賀迪文說,現任行政總裁歐智華熟悉亞洲事務,但他日理萬機,滙豐主席工作只能兼職;身兼滙豐副主席的集團非執董查史美倫,中港人脈深厚,惟並非全職管理層;財務董事麥榮恩曾任亞太區財務總監,不過在區內只曾工作一年。
90年代末,前滙控大班龐約翰四出併購,標榜「環球金融.地方智慧」,今日回看,賀迪文直指「策略錯誤」。當前滙控正步出錯誤,重訂策略聚焦亞洲,但令他困惑的是,「策略執行不夠徹底」,未能突顯滙豐「不只是區內另一間外資行」的優勢。對於賀迪文建議,滙豐發言人不予評論。消息則說,基於滙控董事會政策及英國審慎監管局對企管最佳要求,無論是滙控執董人數,或集團行政總裁兼任滙豐主席等安排,未來都不會改變。

繼續持有股份未心死

一貫英國紳士儒雅作風的賀迪文,公開撰文批評昔日東家令人詫異,莫非是「哀莫大於心死」?他笑說對滙豐「沒有心死」,仍「深愛」這間銀行,否則「直接沽清滙控股票好了」,滙控仍佔「自己卑微投資組合中一個重要比重」。
2010年下旬集團高層大地震,范智廉升任主席,與歐智華組成范歐配,加上大掌櫃麥榮恩,賀迪文形容「新鐵三角是我認為當時最棒組合」。刻下滙控仍有大堆困難迎戰,要靠董事會集體智慧化解,他希望歐智華統領下的滙豐能夠成功,「使股東最終能得到應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