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們討論病例,每每喜歡二話不說,就拿起X光片或掃描,指着病灶指指點點。
在醫學院習醫的時候,我也常犯這單刀直入的錯誤。若果導師是溫文爾雅的內科奧德華教授,他或許會輕拍我的肩頭,說:「醫生,請你先告訴我,病人到底是有甚麼不舒服?」但若果遇上急性子的外科哥連斯教授,就會被他一手搶走片子,如雷暴喝:「嗨,先報病歷,再看X光!」
從第一天走入病房,臨床老師就反覆叮囑我們,看病要按部就班。問病情和身體檢查最重要,是大前提。跟着才是輔助的驗血、X光、掃描等輔助檢查。檢查的先後次序也有學問:得從最簡單的常規驗血說起,才輪到複雜的、昂貴的及有侵入性的檢查。在門診看病、寫入院記錄、巡房時向上級滙報、醫療報告、發表文章,都得按這次序,不得直搗黃龍。醫學生、實習、駐院、到主診醫生,每天都反覆按照這章程辦事。年深月久,這種以病人為中心,從簡入繁的模式,便成為了醫生臨床思維的基礎。
病人的病情是主,檢驗報告是賓。檢驗報告有正常或不正常的地方,都得憑着病人的臨床表現來演繹及解讀,不得僭越。
若果X光片所顯示的和病人的臨床情況不脗合,醫生腦海中的紅燈就該閃亮,警號也該響起。首先要核實的,是有沒有拿錯了隔鄰床病人的照片!
鍾尚志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