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低】
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低一直為人詬病。消費者委員會在過去3年,分別接獲23宗、17宗及26宗涉及私家及公立醫院的投訴。當中單是去年已有16宗個案涉及收費爭拗,包括多收費用的投訴。
今年截至8月則有9宗涉及收費爭拗的投訴。消委會認為該先導計劃是保障病人權益踏出的第一步,最終應制訂具法律約束力的報價制度。
醫生憂增行政工作
消委會指在回應政府有關先導計劃的諮詢時,已表明要求私營醫療機構提供收費表、報價、認可服務套餐和披露實際收費的統計數據。若出現預算及實際收費有顯著差異,應解釋原因,並應公開數據該公眾監察,長遠當局應加強規管制度,全面保障病人。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先導計劃或會為前線醫生帶來額外的行政及文書工作。因現時私院加價,如床位費、或手術儀器費等,並無通知掛單醫生,「往往係病人拎咗張單據,醫生先知床位加咗(價)」,認為若要推出計劃,必須有良好配套,包括私院要通知有關加價資料,他相信過程「好麻煩」、「要好花時間」。
有醫生亦指,必須在術前向病人詳細解釋,預算收費或因各種因素而有差距,例如「傷口發炎都要洗多幾次」,避免事後爭坳。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