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是古老傳統。
優雅,英文Grace這個詞是從希臘神話中「美惠三女神」Three Graces而來。三個年輕女神擁有天生魅力、歡喜自信,她們希望自己的存在能讓人感到愉快。她們的使命,就是讓人類的生命變得更有樂趣,更安適自在。
優雅不是舶來品。兩千多年前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意思是:君子沒有甚麼可爭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射箭比賽吧!互相揖讓上場,比賽完下來飲酒。這才是君子之爭。這種競爭是優雅的極致。民國時代文化人的優雅餘韻至今仍令人嚮往。優雅沒有種族文化的禁區。
優雅不是虛偽。在上流社會一些宴會,某些權貴為炫耀高貴教養,而裝扮出來的優雅,那不是真正的優雅。
優雅不代表完美無瑕,而是存在於不完美之中。當一個人能正視自己的缺點,面對意外能沉穩以對,並謹慎看待與處理時,所展現的正是最迷人的優雅風範。許多殘障者都能舉止優雅。
優雅不是要自我壓抑,而是遭到逆境能夠泰然處之。並非要你接受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但起碼不要表現得那麼痛苦,並開始關懷你身邊的人。當人生走到低谷,一無所有時,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在壓力下對優雅的試煉。
優雅,是民主的美好展現,因為沒有包容就沒有優雅,沒有對賽敗、對選輸的安然接受就沒有優雅。「君子之爭」的優雅在華人社會早已失傳。沒有這種優雅的地域很難想像可以有真民主。
今日已不復見的優雅,曾經是長久以來備受珍視的重要特質,可說是人類互動的核心,並定義了我們看待身體與周遭世界的方式。然而,二十一世紀的生活匆忙倉皇,令人沮喪,我們對待旁人及對待自己的方式也同樣匆忙倉皇,令人沮喪。
在優雅空白的今天,可以重拾優雅嗎?考夫曼說,人人皆能優雅。因為人類本有追求真善美之天性。神經科學家和動作障礙方面的專家都同意,優雅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能力,無論個人狀況好壞或才能高低。優雅涵蓋的是放鬆自在的體態,流暢自然的動作,以及專注與憐憫的心懷。優雅意味着安詳與寧靜,不會喧噪唐突,也不做出礙眼的事。
優雅可以培養。不是要去模仿優雅舉止,而是培養自制力,給予他人溫暖。
昨天網友在我文章後留言說:「若不是美女,格蘭叔叔可能給她一掌都未定」;「如果夏萍換成哈爾濱大媽情況又如何?」「不要期望香港人優雅。生活在豬欄裏,應該是不聞不問食飽就瞓。」這是純功利的觀察。但我相信格蘭的優雅不是因人而異,而是從關懷別人中自己得到愉悅。生活在豬欄也可以優雅。
以羞辱與污衊他人來取得快感,那快感等同自瀆。重拾優雅帶給我們的是真正的愉悅。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