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房裏的黃傘 - 馮睎乾

黑房裏的黃傘 - 馮睎乾

雨傘兩周年,友人傳來短訊說:「今天非常抑鬱。一場雨傘,什麼也改變了,回不去了。」大概我素來悲觀,深感回不去的事太多,一場雨傘並不添多少傷感。易抑鬱的,倒可能是天性比較樂觀的人。猶記得八、九年前,跟朋友閒談未來的特首普選,我已斷言那將是被操控的「假普選」,只是沒料到如今連立法會議員也要過濾,更想不到西環變成三流律師的sugar daddy。
雨傘運動到底改變什麼呢?我覺得,那就像把一個紫砂茶壺砸碎,想潔淨內壁那層年久歲深的茶垢,然而茶垢沒有洗清,茶壺已經碎了。在茶壺粉碎的一刻,有人歎息,有人憤怒,有人驚訝,有人狂喜,有人不知道裏頭有茶垢,有人知道而無法接受,有人期待換個新的,有人認為新不如舊。政治上我看不到雨傘打開了什麼新局面,它真正打開的,或許只是每個人的內心──你對事件怎樣取態,就代表你是什麼人。
我的看法跟孫子相若:「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以佔領來表態,若自問能承擔後果,行動本身並無問題。但佔領後又如何?群眾似乎只有一條路:繼續佔領。這就是「得算少」。因此,我對佔領的態度就是《大時代》的「股票必勝法」:及早離去。真要說雨傘有什麼啟示,我希望今後的抗爭最好有三分理想主義、七分孫子兵法。
我無法開解抑鬱的友人,只想到一個笑話。有人問:「什麼是民主?」答:「在黑房裏找黑貓。」「什麼是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在沒有黑貓的黑房裏找黑貓。」「什麼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民主?」「在沒有黑貓的黑房裏找黑貓,且大喊『找到了!』」現實是:這房間裏沒有黑貓,也沒有白貓,只有老鼠,全部都是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