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堅為何不肯歸邊(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社會中堅為何不肯歸邊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多位評論員在分析今個月初的立法會選舉時都留意,現在九個有個人票而主要代表「讀書人」專業人士的功能組別之中,有八個是在非建制派手上。另外,在地區直選,較多主流「讀書人」的中產區再次成為非建制派票倉。
不少專家都認為,這結果表示作為社會中堅的中產與專業人士對中央、對香港政權的徹底不信任,而且為此套上了不同的政治解釋。但我相信,除了各種政治因素,其實還可以一提與這現象有關而又是較生活化的觀察。
首先,就算是表面愛國、親建制的有份量專業人士,他們不少始終都是愛錢為先。今次非建制派在功能組別選舉報捷的其中原因,是建制派參選人大多都是在行內份量有限、議政能力低的人士。我從工作和社運圈子都聽過,其實建制派在好幾個界別都有嘗試找有份量的人士出來選。不過,基於當下困難而競爭激烈的經濟環境,不少有份量的人士都不願意。他們擔心花太多時間在選舉上會影響生意,而這些國際級「大生意」是遠超於中聯辦等機構可以「補償」的。沒有高質素候選人,建制派怎能夠在對個人能力有要求的專業圈子內成功?
第二,建制派如果連「愛國愛港」的有份量人士都動員不到,又何以動員在業界內的大多數專業人士?專業人士大多經過獨立思維的訓練,心底裏根本不會願意歸順極權。他們大多都收入穩定,不會輕易為五斗米折腰,頂多都只是因不想得罪人而表面上接受極權干預,但到了不記名投票時就會「睬你都儍」。至於願意「歸邊」那些,有些有份量人士就只是為了錦上添花(但正如上述,如影響賺大錢都不會願意賣力),更多的是靠「歸邊」搵食的低能力人士,只有很少數是「真心」的。
第三,如果建制派或中聯辦把今次單位選舉結果歸咎於中產人士對國情不熟,這就大錯特錯了。無論是專業人士或是在中小企或中資機構工作的中產,他們在日常工作上都是與內地客戶交流或要去內地公幹較多的一群香港人。從我認識的專業與中產圈子中,與內地的接觸經驗有負面也有正面。不過無論如何,這些經驗都不會令政權得分。對於有負面經驗的人士,他們只會覺得那些壞東西是政權扭曲出來的;而有正面經驗的人士就更會覺得,既然國家有這麼好的一面,為何政權還要做得那麼爛?「認識祖國」很多時令專業與中產人士對政權更反感。
所以,如果政權真的想在香港專業、中產社群內得到廣泛認同,就不要再企圖收緊香港的自由(打壓越多,反感越大)、或再去大搞甚麼「國情班」(只有蠢人或「擦鞋仔」才會盡信其內容)。相反,政權應該做的,都是還政於民、做好施政、伸張正義,這才能得社會中堅的民心。
✽註:以上是筆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