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5月易主的銘源醫療(233),及其前董事姚原、趙超、周立群、余惕君、李思浩、唐延芹被上市委員會譴責,事關該股的內部監控和董事操守涉及嚴重缺失。
事關2013年該股預期2013年末人民幣兌港元滙價或會下跌,故向無關連的內地公司BNL支付人民幣3.96億元,旨在賺取大額滙兌收益。
此協議安排由時任主席姚原胞弟姚涌推薦,姚涌亦代表銘源醫療,處理與BNL的一切商討及往來,他亦是公司就相關建議安排的資訊來源。
姚涌當時告知銘源醫療,表示安排是由若干北京政府高層官員向其提出,官員不欲披露其身份和官職,又指BNL與中國財政部有聯繫或關係,具備全牌照,此官員口頭保證BNL能履行安排下的責任,否則BNL會將付款退還該公司。姚涌亦是唯一接觸該官員的銘源代表。
不過,銘源並無就建議中的安排作任何盡職審查,也不曾採取任何步驟核證任何來自姚涌先生的資料。該公司及其董事純粹依靠「關係」、官員的引介及對該公司所作保證等而推使附屬公司訂立安排。
對於官員與BNL之間關係,又或者BNL是否由官員控制、監察又或作為法定代表,該公司概不知情。該公司只知官員在BNL內沒有職務,對他們如何能兌現所作保證毫無頭緒。若然官員決定不運用其「影響力或權力」令BNL退還付款,鉻源也不能追究官員。倘BNL不按安排條款償還,該銘源子公司需要向BNL展開法律行動追回付款,而銘源批准通過進行安排,即代表其願意接受依靠官員的風險。
安排的時限後來延至2014年5月底。該公司同意延期之時同樣是依賴(由姚涌轉述)官員保證BNL會履行其於協議中的責任。
翌年6月,銘源宣佈已全數收回該筆付款,但核數師表示未能核實,遂全數撇賬,又建議應進行獨立法證調查,核數師更在2015年底辭任。銘源由2015年4月因為未能刊發業績而停牌至今。
上市委員會認為事件的違規情況和董事操守問題嚴重,強烈不滿其行為,因為涉款龐大,尤其此類性質的安排是首次,竟然完全沒有盡職審查,其他董事明知有是次付款,或沒有關心或查詢,使股東利益受損。
今年5月著名律師「廉署剋星」林炳昌順利於股東大會成功撤換原有董事會、罷免大股東姚原的執董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