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難而上變先易後難 梁特紙上談兵(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迎難而上變先易後難 梁特紙上談兵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董建華出任第一位香港特首,提出八萬五建屋目標,當年為他覓地建屋最落力的是曾蔭權。他領導的小組,囊括所有相關的部門首長;他提出的目標,沒有人敢反對;負責執行的技術官員只能迎難而上,絕不可能建議上司先易後難,誰人交不到數,便會人頭落地,絕不會如張志剛所言,要勞動特首要去逐一叩門求下屬幫忙。
雖然八萬五的目標無疾而終,但當年曾經參與覓地的官員對「人頭落地」式的「上下一心」,仍會印象猶新,對「先易後難」的內部指令更會難以理解,因為在官僚架構內此風一開,人人都會找到足夠的理由和藉口「捨難取易」,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對上司隨時可陽奉陰違。
由「迎難而上」忽然變為「先易後難」,梁振英出爾反爾,當然只能由他公開交代,不可能由林鄭月娥或曾俊華幕後代言,所以梁振英一言既出,兩位司長立即劃清界線,否則他們的下屬以後對上司的指令必會以同一及統一口徑回應,令兩位司長的權威與尊嚴從此與特首看齊。
梁振英出任特首前後,對房屋署興建公屋的速度緩慢大不以為然。當時的房屋署署長栢志高向立法會解釋,由土地規劃到新樓落成,需時最少七至八年。如今梁振英終於明白,為何這個速度已是房署極限,中間絕無任何人放軟手腳(否則早已人頭落地);但以此速度去推測橫洲公屋計劃的第二及第三期落成日期,公眾可以肯定,即使梁振英能成功連任,到他功成身退之日,原定的萬三甚至萬七公屋仍會在籌建階段,梁振英今天承諾的十年建屋目標,絕對只是紙上談兵,再做五年,亦會走數依然。
房署只派出中級經理去「摸底」游說曾樹和梁志祥等超級鄉紳土豪,對方根本不會將此等小官放在眼內,會後亦沒有任何會議紀錄為佐證,可見諮詢的認真程度和雙方的誠意,房署經理回報上司,只憑一面之詞,多會只報喜不報憂;上司回報常秘以至常秘回報局長,亦必會考慮特首心意始作出建議,以免再節外生枝,這是典型的官場潛規則,也是取易捨難的人之常情。特首也證實了整個公屋發展計劃會用同一手法處理,上行下效,大家又怎會不知所進退!

董建華造王計劃大失預算

「摸底」只兩三次,政府即知「難」而退,在港英以至曾蔭權時代絕不可能發生,亦沒有下屬敢予上司這種印象,所以林鄭與曾俊華一定要盡快表明立場,倘若由他們帥領管治,政府一定不會如此馬虎了事不戰而退。
問責官員是流水的官,先易後難以至捨難取易人皆有之。張炳良留任的機會不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絕不出奇,應耀康調職退休可自由選擇,任內只需做好本份即可,惟有梁振英全力追求連任(性格面子攸關,UGL事件未決),由承諾到推行任何政策,都須由選民及中央利益出發,否則不但會因落選而壯志未酬,更有被秋後算賬的危險。
四年前的「迎難而上」,為要迎合北京;今天「先易後難」,當然是以連任為先;隨着橫洲事件的發酵,不單令董建華的造王計劃大失預算(特首推銷時出席團結香港基金活動未能邀功),連梁粉張志剛也顯得理屈辭窮,雙曾等對手能否伺機而上,還得聽命中央。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