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到洛杉磯,肥仔K的老師T教授畢業於香港華仁,與中大宋恩榮教授是同學,彼此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他一時興起,駕車帶我們到距離UCLA不遠的一個墳場參觀,入內指指點點,介紹好幾個荷李活大明星的墳墓和生前逸事,在此長眠的有瑪麗蓮夢露、甸馬田、畢蘭加士打等等,但左丁山印象最深的並不是名人事蹟,而是墳場面積有兩英畝以上,鄰近高層豪宅區(Wilshire Blvd.)就叫做Pierce Brothers Westwood Village Memorial Park,一片翠綠,駕車輕易可到,粉絲掃墓實在方便,不比香港墳場之擠迫不堪,而最要命的是,香港墳場已到了容積極限,難聽一點,就是香港人「死無葬身之地」,香港情況特殊,火葬已成為大潮流,並不奇怪,令香港以外的朋友難以明白的是,香港骨灰也無處擺放,比較地點方便的骨灰龕場(如沙田排頭村外面的寶福山)的骨灰位供不應求,價格年年上升,升幅高於樓價,於是違法骨灰龕乘時而興。特區政府本來有兩個辦法可以增加骨灰龕的供應量,紓解民怨的,就是(一)在十八區分別設立公營骨灰龕,但每一區都有Nimbyism,區議會一概反對;(二)修訂法例,規範私營骨灰龕,放寬一些工業大廈的「改變土地用途」,讓整幢工業大廈可申請改變用途,但上屆立法會因修訂醫委會改例遇上瘋狂拉布,骨灰龕條例被迫陪葬,不知何時方有機會重見天日。
一個企業集團嘉里物流申請把柴灣鄰近明報工業大廈的貨倉大廈改為「骨灰龕」,已有兩三年時間,至今還未獲城規會批准,相信是有人反對,橫生枝節之故。本來柴灣已有歌連臣角火葬場、墳場及骨灰龕,在沿海地帶的貨倉改為一座骨灰龕,並非不合理。不巧的是,今年有立法會選舉,工聯會候選人王國興以為帶頭發動群眾反對,可為他爭取選票,於是曾積極反對嘉里的計劃。據悉柴灣基層居屋及公屋居民,早已慣了開窗見墳場景,對比較離開居民稍遠,位於工廠區的嘉里貨倉改為骨灰龕一事,無強烈意見。但王國興團隊在私人屋邨發動居民反對,向政府施壓。王國興這一個競選招式並不成功,最終還是立法會議員席位不保,最近工聯會當選的港島區議員郭偉強接棒反對嘉里貨倉改建,務求打殘郭鶴年的「社會項目social project」,實不知有何目的。工聯會表面上是為了當區居民利益,實際上只是空談,明天再講。